中学生学习心理

发布 2023-07-08 17:02:28 阅读 8759

课题:中学生学习心理。

教学目的:培养和训练中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从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经验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实际出发,通过不断重复与练习,养成有利于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学习,学习策略及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

教学过程:1.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人在生活过程中获取个体经验的过程,是信息的输入、输出与反馈调节的动态过程。

2.学习过程的三个环节:

(1)知识的输入:老师讲析、阅读书本,同学交流及联系实际等;

(2)知识的输出:运用输入进来的知识做练习、作业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则是知识的输出;

(3)反馈调节:筛选入出过程中的优劣,不断调节改进,提高入和出的质量,使学生动态结构得以优化。

3.学习成功的关键--掌握学习策略:

(1)掌握学习技能;

(2)掌握调控技能;

4.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

(1)意志力薄弱;

(2)注意力不集中;

(3)考试焦虑。

5.举实例(已毕业学生)。

课题:中学生学习心理。

作者:吉林市二十九中学杨丽学。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使之能驾驭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讨论训练,使学生能主动进行学习,而不盲目被动地被老师推着走,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课型:讲授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具:小黑板及幻灯片。

教学过程。1.学习过程的五大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评价。

(1)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听课有针对性;

(2)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环节;

(3)复习是一个系统提高的过程,查漏补缺;

(4)作业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5)评价具有反馈功能,明确自己学习时弱点、重点,进而增进学习效果。

2.讨论 。结合学生讨论情况,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认识正确的学习过程 。

3.训练。

4.小结。板书设计:

(一)讲读内容。

1、调节学习过程。

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评价。

(二)内容讨论。

1、你是怎样预习的?

2、只完成作业就能代替复习了吗?

3、怎样写作业效果好?

4、你听课专心吗?

(三)课前测试:

每人写一短文“谈谈我是怎样调节学习过程的”。

(四)课后测试:

按教材p52“学习过程自我检测”进行测验。

课题:自信心是学习成功的前提。

作者:舒兰一中江福贵。

教学目的:通过此课内容教学,使学生明确自信心是心理状态表现形式之一。有自信心、顽强毅力、发奋图强,从而乐学。

教学重点: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难点:理解怪圈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活动课设计。

1.教师导言:

学习过程是受人的心理支配的。自信心是心理状态表现形式之一,属于心理素质范畴。有了学习的自信心,就有了学习的毅力,就能产生学习兴趣,就具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应付增强,学习成绩就能获佳。

2.教师画出怪圈图示:

a 我数学不行,我总是这样;b 今晚不管怎样,我要完成这些题;c 我想多考虑考虑,也许能答出来;d 我真的还不行;e为什么呢?f因为。

3.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自由研讨)。

(1)上圈图示说明怎样的心理状态?(缺乏学习自信心)

(2)什对自己实际,画出与上图类似的怪圈。(学生会广阔思维,画出具我的有特。

点的类似图示)

(3)认真想一想,所谓怪圈怪在**?如何解决?(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

习自信心)(4)教师小结:

我们在学习上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怪圈图示情形。这个怪圈是一种恶性循环,怪圈并不怪,它有深刻的涵义。怪在我们原来没有很好的认识它的实质--缺乏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这是所表现的是自信心不强。

只要你们打破其中一环,并注入积极的内容和因素,是增强学习自信心的重要方法。我们的传授课将解决这个问题。

二、传授课设计。

导言:我们已经在活动课的实践上认识了自信心对学习的影响的重要性。在理论上又如何理解、认识、解决呢?我们现在就学习研讨之。

1.什么是自信心?(先让学生界定)

[所谓自信心,就是充分相信自已,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相信一般人能做的事。

自己也一定能做到]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情况,适时加以界定说明。

2.自信心的作用。

[迸发勇气和毅力、克服困难和障碍、挖掘自身的潜力、实现学习目的、任务]

3.教师例举缺乏学习自信心实例。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再举例。

4.怎样才能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呢?

例1: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张广厚学习数学情况。

学生讨论认识哲理。

[不能用考试成绩高低来评价自己,要保持必胜信念,发奋努力,改变现状。]

例2:一学习较差生学会小提琴。

学生讨论认识哲理。

[发掘自己的其它特长。]

例3:某学生学习数学课(扣回怪圈)。

教师总结:我们通过活动课及传授课的认识和学习,明确了自信心对学习影响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应结合自己学习实际,增强自信心,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可以在学习上或某方面得到发展,获得成才,取得成功。

课后思考:心理状态表现形式的其它要素(内容)是什么?如何调节、预防和调整?

三、中学生的交往心理。

课题:中学生交往心理。

作者:吉林市第二十九中学刘静。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帮助中学生认识交往的内涵,了解中学生交往的特点;通过训练,帮助中学生形成对现实的正确态度,学会交往,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

课型及授课方式:讲授法(讲授与训练相结合)

教具:幻灯。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交往。

交往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感性的人类必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交往的四个阶段。

1.同性群友期。

2.同性密友期。

3.异性密友期。

4.异性群友期。

三、训练:1.领会交往艺术。

2.给予赞美、接受赞美。

3.学会保持友谊。

4.珍惜友谊。

四、课后测试评定。

板书设计:一、讲读内容。

1.交往的内涵。

2.交往的四个阶段。

3.交往的特征。

二、训练内容。

1.领会交往艺术。

2.学会保持友谊。

3.走出交住艺术。

课题:中学生的交往心理。

作者:张颖。

教学目的:培养和训练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其乐于与人交往,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护和发展自己。

课型及授课方式:讲授法,讲授与训练相结合。

教具:幻灯。

教学过程:一、定义:形象解释什么是交往?

交往,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且有感情的人类必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青少年交往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同性群友期。

第二阶段:同性密友期。

第三阶段:异性群友期。

第四阶段:异性密友期。

三、训练。1.领会交往艺术。

(1)给予赞美:给予别人以赞美,是发展成熟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能满足需要,增进交流。

(2)接受赞美,也是发展成熟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之一。

(3)识别姿势:身体是信息交流无声的语言。

(4)自我空间: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空间。

(5)认识不良交往行为。

2.学会保持友谊。

(1)珍惜友情。

(2)遵循交往准则:朋友关系有深有浅,谈话一定要遵循交往准则,否则就会损害友情,使交往中断。

(3)走出交往误区。

a 异**往紧张,如何克服(端正认识;端正态度;讲究方式;自我暗示)。

b 代沟。c 嫉妒。

四、测验。1.人际交往能力测验。

2.人际交往类型测验。

3.交往的性格倾向测验。

4.与人相处状态测验。

五、课后小记。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交往的方式,领会交往的方式,领会交往艺术,学会保持友谊,如何走出交往误区。同时,通过学习,也使教师的工作有利充实,尽而达到教育目的。

课题交往:从心灵走向心灵。

作者:吉林市第二十九中学杨淑明。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交往的作用,交往发展的阶段。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交往的新特点及友谊的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交往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及中学阶段友谊的特点。

课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通过“学生集体活动”、“去医院看病”、“上街购物”、“促膝谈心”、“共同学习”、“听报告”灯片教学,认识交往是人类生活主要组成部分。(幻灯教学)

二、讲授新课。

1.通过学习交往的作用,总结出交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交往也是人身心发展的主要途径。

(1)获取友谊(举马克思、恩格斯友谊的故事)。

(2)提高素质(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

(3)稳定情绪(进出问题:你为一件事烦脑怎么办)(讲读讨论)。

2.通过启发帮助学生总结交往发展的阶段。

(1)同性群友期(加快小学时期学生生活)。

(2)同性密友期(举教材中的例子)。

(3)异性群友期(指导看书)。

(4)异性密友期(略)。

3.通过“小品”、“**录相”引导学生总结出友谊的特征。(小品表演)

(1)稳定性(学生自编小品演出,闹意见后和好)。

(2)亲密性(可看录象片《年轮》节选)。

(3)矛盾性(引导学生看书或讨论)(录相教学)。

4.中学生交往的新特点。

需要迫切性;观念开放性;行为自主性;范围广泛性;手段多样性。

(通过讲课、阅读、举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我们需要交往,我们需要友谊,友谊是从心灵走向心灵的交往,让我们大家都在友谊的陪伴下走过自己美丽的季节。(启发教学)

板书设计:1.交往的作用。

(1)获取友谊。

(2)提高素质。

(3)稳定情绪。

2.交往发展的阶段。

同性群友期;同性密友期;异性群友期。

3.友谊的特征。

稳定性;亲密性;矛盾性。

4.交往的新特点。

迫切性;自主性;开放性;广泛性;多样性。

友谊是从心灵走向心灵的交往。

课题:智力:认识世界的钥匙。

作者:舒兰市实验中学于力力。

教学目的:1.使中学生能正确认识智力的内涵及构成,了解中学生智力发展的趋势和特征,使其把握智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充分把握自身的结构特征,为中学生智力的培养和训练打基础。

3.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智力的构成,中学生智力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教学难点:中学生智力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教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法(启发学生探索智力结构特征,研究智力的特点和规律,在归纳总结。

的基础上把握自身的智力结构特征)

教学过程:诱导][提问学生回答]

1.智力的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也与每个同学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

2.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中的最佳时期。有人把它称为人生的**时代,每天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人的智能发挥着功能。

板书]课题。

激疑][学生分组讨论]

1.同样的环境,听同样教师讲课,为什么同学们的成绩出现差异。

2.一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很好,为什么下棋的技术很差,另一各同学棋艺很高,为什么学习成绩不佳。

3.我们经常听到这种说法,李同学真聪明,张同学能解难题。可是我怎么这样笨呢?

诊断]1.智力是人们基本的能力,智力主要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几种基本因素构成的,是这几种因素构成的统一体。

2.发展智力,就要协调统一地发展各种能力。

3.构成智力的几种因素是密切联系的,彼此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每个因素也有其相对独立作用。

板书]智力的构成(配幻灯片)

引伸]一个智力高度发展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特点(举例:国内外著名科学家的学习、工作、生活的片断,配幻灯片画面三张)

(1)敏锐的观察力。即能对事物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持久的观察力;能迅速抓住事物间的本质、规律。

(2)稳定注意力和强记忆力。做事时精神集中,注意力的水平高,有助于其深刻、完整、清晰地意知事物和思考问题。

(3)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组成智力的一个必备的心理品质,深刻地认识事物的规律。

(4)严密灵活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往往决定着智力的整体发展水平,是构成智力的核心,而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想象力都是围绕着它发挥作用的。

板书]高智力的特点(配合幻灯片)

转折]即然在座的每位同学从生理学的观点看,都是智力正常发展的,让我们分析一下,自身的智力发展特点。

启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意知、学习、生活、交往的过程。

开拓思路、进行归纳]

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丰富,智力发展呈现日趋成熟,定性的趋势。

1.逻辑思维占明显的优势,在学习过程中能掌握更多的抽象概念。命题、原理、原则,在运用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解决问题时,使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逐渐占据优势。

举例:对数、理、化的学习过程。

2.学生的智力基本定型。其特点是:

1) 智力的各种构成因素基本上趋于稳定状态;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基本上完成了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

2) 智力发展趋于成熟,智力个体差异水平,智力层次已经基本定型。

3) 智力品质日趋成熟。主要表现在敏锐性、实际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品质的发展上。

板书]中学生的智力现状(配合幻灯片)

激疑转折]怎样才能把我们的智力因素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其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

精讲、引导、分析][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了使我们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应当采取主动的态度,努力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积极进行训练,充分把握自身的智力结构特征。

1.个人的智力形成和发展,是跟个人的主观努力分不开的,如果一个人主观不努力,尽管遗传因素很好,环境和教育条件也很优越,仍不会有成就。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长期坚持不懈,百折不挠,顽强地与困难做斗争,具有坚韧不拨的精神。

2.要全面深刻地观察事物,区分主要和次要,必然和偶然的现象,有意识地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习惯,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认识问题,能运用各种方法、法则、规律去分析思考问题。

3.要具有独创性的发展。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不拘泥于陈规旧习,勇于独立思考。

阅读][同学阅读本节教材]

总结]1。智力构成。

2.高智力的特点。

3.中学生的智力现状、特征。

中学生学习心理

窗体顶端。研究初中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与消除的目的是 便于对教学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反思,以总结经验,找出问题 针对性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及与素质教育相悖的有关问题,使学科价值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和有效发挥其功能,我以我所教的数学学科为例进行 一 数学学习中学生存...

中学生心理

主讲 王全民 一 教学目的。1 了解心理发展的概念 特征 2 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3 理解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及其与教学的关系 4 理解学生的人格发展 个性差异及其教育意义。二 教学重点。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认知差异 性格差异及相应的教育意义。三 教学时间。40分钟。四 教学方法。讲授法。五 教...

中学生心理

班级活动中学生性别差异的表现与教育管理策略 性别差异,习惯上指性别的心理差异,即男女学生在个性 智能和成就等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 在智力上,男女的智商存在着差异,但不明显。在许多特殊能力面前,性别差异较为明显。在数学 理解窨关系 抽等方面男性占优势,而在言语 形象方面,则女性占优势。一 中学生心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