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辅导

发布 2023-07-08 17:03:28 阅读 3025

健康:20世纪初提出的心理-生理-社会健康模式强调了社会、心理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之间的重要关系,强调了人际关系、社会压力、个体因素和认知对健康的影响,是迄今为止较为科学完善的健康概念。

心理健康的标准。

p377 一些数据。

含义:整体性、水平高低、人本主义、相对性。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p380

认知。情绪。

意志。自我观念。

人际关系。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的评价方法p381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 抑郁症。

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合睡眠障碍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有严重的焦虑感。焦虑是个人对紧张情境的最先反应。

如果一个人确信这种情境不能改变或控制时,抑郁就取代焦虑成为主要症状。

1) 抑郁症的主要表现。

情绪消极、悲观、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不愿与人交往,孤独离群,对身边的人和事表现得十分淡漠,缺少热情。

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力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动机缺失,被动。一些学生总认为自己笨,同时又十分敏感,总将老师或他人对第三者的批评揽上自身,久而久之悲观低落情绪缠绕心头而失去进取心。

具有周期易发性,个别患者会表现得固执,烦躁不安易发脾气,周期性的喜怒无常,且发作前无前兆,又是甚至伴有挑衅行为和破坏性(攻击性)行为倾向,甚至自杀。

伴随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消瘦、全身游走性瘙痒或疼痛等。

2) 造成抑郁症的原因。

感情上受到巨大打击,如亲人过世,父母关系紧张,好友离去等带来的情感负担过重;

自尊心自信心受挫,如学业不好,特别是在关键考试中;

不良性格的影响,如过于内向、孤僻。

大多数抑郁症患者能经**或不经**而逐渐恢复正常,但有人有**的倾向。在对有抑郁症状的学生尽心辅导时,首先要注意给当事人以情感支持和鼓励;以坚定而温和的态度激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行动起来,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与人际交往的乐趣,也可采用认知行为**,改变学生已习惯的自贬性的思维方式和不适当的成败归因模式,发展对自己、对未来的更为积极的看法。服用抗抑郁药物可以缓解症状。

2. 恐惧症。

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恐惧症可以分为单纯恐惧症(如对一件具体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惧)、广场恐惧症(如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和社交恐惧症。中学生中社交恐惧症较多见(包括与异**往的恐惧)。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如在会场上讲演、在公共场合进餐时交谈),担心自己会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1) 恐惧的原因。

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恐惧是焦虑的移置。及个人将焦虑转移到不太危险的事物之上,从而避免对焦虑**的忧虑。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恐惧是学习得来的,或者由直接经验中学习得来的(如在受到狗的一次攻击后,发展起对狗的恐惧);或者由观察学习的来(如观察父母对某种场景的恐惧,而使子女形成同样性质的恐惧);或者由信号学习得来(如一个学生在采黄花时被蜂蜜蛰了,就新城了对黄花的恐惧)。认知派心理学家则认为恐惧症源于个人对某些事物或情境的危险做了不现实的评估。

2) **恐惧的主要方法★

系统脱敏法是**恐惧症常用的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最好要及时进行。例如,帮助学生克服学校恐惧症,一方面,父母要有坚持性和耐心,要坚决而友善地要求孩子回到学校,习惯学校生活;另一方面,改善班级中人际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校氛围。适当减轻学习压力,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对于克服学校恐惧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3. 焦虑症。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中学生情绪障碍的一种,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这是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立的神经症来看。另一方面,焦虑也是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等在内的各种神经症的共通特征。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

正常人在面临压力情境特别是在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时,也会出现焦虑反应,但他的焦虑与客观情境的威胁程度是相适合的。焦虑症的表现是: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

在躯体症状方面,有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等不适反应。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时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1) 学生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的统考、升学的持久的,过度地压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遇事易于紧张、胆怯,对困难情境作过高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

这些人格倾向可称为焦虑品质。

2)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的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最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会是最后一次”,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4. 强迫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门是否上锁)、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是当它干扰了正常生活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1) 原因。

对强迫症的产生有各种解释。有人认为,强迫观念与强迫动作是无意识地防止具有威胁性的冲动进入意识的一种替代方式,一个忙于强迫性仪式动作的人,一个脑中充满了琐碎强迫观念的人,必然无机会思考那些具有威胁性的事件与观念。学生强迫症的**与学生的先天素质及性格有关。

患强迫症学生的性格大都具有好思虑,犹豫不决,谨小慎微,拘谨,不敢出头露面,沉默寡言,主观任性,过分爱干净,注意琐事,拘泥于细节,生活习惯刻板,往往有强烈的道德观念等特点。其次,父母的不良性格,教育方法不当等,也是强迫症的**之一。如**禁止子女表达负面的情感,是子女产生强迫症状的十分有代表性的背景特征。

此外,严重的疾病、头部外伤、突然严重的心理创伤,或长期处于过度的心理紧张状态、心理负担过重等,均可诱发有关症状。

2) **。

日本的森田**,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因此,为了矫治强迫症状,应放弃对强迫观念作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

**强迫行为的另一种有效方法是“暴露与阻止反应”,例如,让有强迫性洗涤行为的人接触他们害怕的“脏”的东西,同时坚决阻止他们想要洗涤的冲动,不允许洗涤。

5.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计算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友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标准明确了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方法。

一、 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二、 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三、 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为成功;

固执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

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上网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方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政策保障三者结合形成的社会效应,是扭转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键。

1. 和孩子平等对话。

2. 培养孩子爱好,转移兴趣点。

3. 鼓励孩子与同年人交流。

4. 心理咨询与专家建议。

5. 网络成瘾自救法:

自我提醒法、自我暗示法、厌恶**、想象漫灌法、转移注意法、规范生活法、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法。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1. 强化法。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例如,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

2. 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再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在发生敏感反应。例如,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谈论猫;再让他远远看关在笼子里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就是“脱敏”。

系统脱敏法由沃尔帕首创。包括几个步骤:

1) 进行全身放松训练。

2) 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焦虑等级评定以受辅导学生主观感受为标准,排在最前面的是仅能引起最弱程度焦虑的刺激。

3) 焦虑刺激松弛活动相配合。

让受辅导学生轻松地坐在椅子上,闭上双眼做肌肉放松运动。等达到完全放松后,要求学生想象焦虑刺激等级表上第一个刺激情境,然后转入想象第二个刺激情境。如果学生感到紧张,就留意肌肉紧张,同时做肌肉放松运动。

然后再想象同一刺激情境,知道不再感到焦虑为止。进行30-40秒的肌肉放松运动后,想象等级表上第三个刺激情境。如此训练,知道通过等级表上的全部刺激情境,如果经过“放松-想象”过程训练有了一定成果,以后就可以在现实情境中加以验证。

3. 认知**(认知行为**)

认知行为**师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阿尔波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rebt),阿伦·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cbt)。

认知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1) 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2) 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

3) 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4) 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

所有认知行为**都建立在一种结构性的心理教育模型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之中和**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都注意吸收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

中学生心理辅导

公共管理学院 20105178 李康。今天马老师讲到,当一个学生努力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成绩进步了。可是,当成绩进步到一定阶段后,就回停滞不前。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因为一段时间的努力不会大幅度提升你的知识水平,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坚持下去,夯实基础。只要基础打好了,你才会继续进步。很多人在努力后看不到明...

中学生心理辅导

我家是农村的,考上高中以后就在城里上学。刚上高一那一年,我个子不高,觉得长得也不好看。所以我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同学面前不苟言笑,在他们面前我总是很内向,不知该和他们谈什么,做什么。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我回答声音很小,而且脸涨得非常红。高一结束时我的成绩下降了。下课了,不爱和同学一起...

中学生心理辅导

听马淑琴老师讲座体会。经历过高考的我们,深深的体会到高三时期的压力,我们都曾经苦闷,困惑过。经过马老师的一番讲解,我最终了解到自己当时的问题,并知道了原来自己以前的一些想法是很幼稚和错误的。以前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那就是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但是一旦目标定的过大,我们的压力就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