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辅导

发布 2023-07-08 17:12:28 阅读 1278

第一节精神分析**。

一、什么是精神分析**。

又叫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 therapy)、分析性心理**,是心理**中最主要的一种**方法。启蒙者是催眠术的先驱者麦斯麦,弗洛伊德创立并发展和完善了精神分析学说。它通过内省的方式,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将这些痛苦的体验挖掘出来,让焦虑的情绪得到发泄;并对病人所提供的谈话内容进行分析解释,使病人领悟,从而改变原行为模式,重建自己的人格,而达到**目的。

从事心事分析的**者必须熟悉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特别是关于潜意识和意识的、以及各种心理防卫机制的知识。会谈的目的是分析病人所暴露的、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资料,使病人意识到焦虑情绪的根源。会谈的方式一般是在安静、温暖的房间内,让病人斜躺在舒适的沙发椅上,面朝天花板,便于集中注意力于回忆上,**者坐在病人身后。

会谈的时间每次约45~50分钟,每周会谈5次。**过程需要半年至2年之久。长期的会谈才能获得病人足够的心理资料,加深病人与**者的关系。

使**者能全面了解病人的成长过程、生活经历、性格形成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病人通过会谈也逐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为改变自己性格上的弱点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二、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潜意识理论。

1、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潜意识(无意识)、前意识与意识。意识是人能认识自己和环境的心理部分,在人的注意集中点上的心理过程是意识的。潜(无)意识是意识的深层部分,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以及出生以后的各种欲望,由于社会标准不容,得不到满足,被压抑到无意识中。

前意识是虽然此时此刻不能意识到,但可以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或在没有干扰时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潜意识深藏于意识之后,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内驱力。弗洛伊德把它形容成浮在海里而沉入海水中的冰山的主体部分,虽然我们意识不到潜意识的内容,但我们大多数的动机是潜意识的。潜意识的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各方面的行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源于人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

精神分析学说以潜意识的理论为基点,所要**的“是一个人为什么是他那个样了”的真正原因,它设法将潜意识的东西进入意识中来(如采用自由联想法),然后通过自我认识,以摆脱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精神分析的目的和价值在于它能够挖掘出深藏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关系(尤其是童年的精神创伤和痛苦经历),使之被召回到意识中来。学生借助于老师的分析、解释,理解这些关系,彻底顿悟和认识自己;老师再加以疏导,使学生宣泄并消除深藏在潜意识中童年的精神创伤、心理矛盾和痛苦体验,最后矫治不良行为,达到**目的。

2、遗忘,是存在而不能进入意识的经验。无意识经验进入意识会遭到抵抗,抵抗来自稽查作用。稽查作用后期为超我替代。

3、潜(无)意识活动的病理意义

1)潜(无)意识活动的表现形式:过失、梦、精神病状态

2)测定潜(无)意识的方法: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日常生活分析(被压抑的思想会在日常生活中以各种过错的形式表现出来)、幽默(可以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达被压抑的思想)。

二)人格结构理论。

成年人的人格由三部分组成:超我、自我、本我。

1、本我:原始力量的**,通过遗传获得,完全处于无意识中。要求满足基本的生物需求,毫无掩盖与约束,寻求直接的肉体快乐。受快乐原则支配。是个体发生史上最古老的人格结构成分。

2、自我:人格结构的表层成分,在个体与环境的接触过程中,由“本我”发展而来。是本我与环境关系的协调者。受现实原则支配。

3、超我:人格的道德维护者,从儿童早期体验的奖赏和惩罚的内化模式中产生。由良知和自我理想两部分构成。受唯善原则支配。

其功能是对“本我”与“自我”的约束,压制“本我”的冲动,怂恿“自我”以道德性目标来替代现实性目标,力求达到完美境界。

本我、自我、超我必须和谐发展:“本我”的功能是力求保护自己。“超我”的作用是在社会规范的原则下,控制与监督自己的行为。

“自我”充当两者的协调者,一方面要正确处理“本我”的欲望,另一方面又要符合“超我”的标准。本我和超我任何一方占优势,人就可能出现不正常行为或躯体上的疾病,一旦“本我”失去所有控制,人就会成为精神病学生。

三、精神分析**的基本方法与适应症

一)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

1、自由联想法:即是由施治者诱使病人讲出头脑中的一切事情,不管这些想法与主题是否有关、多么零乱、不合逻辑和羞于启口,都得引导其讲出来,从而便从求治者所述词句、事件和想象中,推论其间的联系,把压抑的动机召回到意识中来。

一求治者曾在弗洛伊德的引导下述说了许多有关自己的生活琐屑,弗洛伊德从中注意到了两个细节:一是说他喜欢眺望远处的烟囱,每当看到那高耸的烟囱飘出浓浓的或淡淡的烟雾,特别是晨曦或夕阳作为背景时,便感到十分爽意。二是求治者讲叙了有关自己的一个笑话:

一日大雪封山,我与几个看山人被困在山中小屋里,唯一可做的便是围着火炉闲谈消遣。当火越烧越旺,室内温度不断升高,有人感到热不可耐,便要我回头看看墙上挂的温度表。我回头一看惊呼道:

“难怪这么热,已近摄氏90度了。”众人“轰”的一声笑起来,原来我把华氏度说成了摄氏度。于此,弗洛伊德把几点联系起来:

烟、火、日出、日落、口误温度都与温度有关,而且是“高温”,烟囱更是**的象征。他便断言此人有严重的手淫习惯。那人闻言,脸脖子红了。

那种被压抑的、羞于启齿的动机被召回到意识中来,再施予弗洛伊德的“再教育”,**的关键段落便告完成。

由于自由联想的方法要求治者毫不保留地说出自己想到的任何事情,而求治者又可能经常受到一些障碍,即“阻抗”,施治者就得设法穿过阻抗区,将无意识召回到意识中来。

2.梦境分析法。梦是通往无意识的捷径。通常梦的显像揭示梦的隐义。

梦的工作(曲解)形式:凝缩作用(用某件事的部分象征性地代表全部)、综合作用(以显梦中的一种思想代表隐义中许多思想的结合)、位错作用(把不愿被意识接受的观点移植为象征性的等同于或乐于接受的思想)。

弗洛伊德认为,梦并不一定表明未来怎样,但它可能说明以前如何。他认为梦是人的愿望的满足。这种满足的方式可能有三种情形:

一是愿望的直接满足。如梦见吃东西,刚出一个馆子,又进另一个馆子,见到什么都想吃。这极可能是因为当时你腹内空空,的确需要进食。

二是愿望的反向满足。如梦见得到了一笔奖金,欣喜若狂。那么事实可能是近日单位评先进,你极想得到却无你的份,也即中国人说的“梦反”。

三是愿望的象征满足。如某男士接连两晚做了同一个梦,梦见自己骑马,每次跨上去,便被马摔下来,总想驯服它,却终究驯服不了。心理老师说:

“你是否最近在追求一个女孩,但常遭冷遇?”这先生不由得十分佩服。

常说梦是无意识得以发泄的最佳场所,弗洛姆在其著作《梦的精神分析》中说:“柏拉图与弗洛伊德一样,把梦当作我们内心无理性野兽天性的表现。”但是,弗洛伊德又认为,人们在梦中也不是完全肆无忌惮的,由于“检查官”或“看门人”的作用,梦境常得经由化装后才能象征性地呈现出来。

所以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说:“梦的表面意义无论是合理的或荒谬的、明了的或含糊的,我们都不会理会,这决不是我们所要寻求的潜意识思想。”

同样的梦境可能因梦境分析者对其显意、隐意及象征意义有不同的理解,韩文领在《怎样解梦》中,把科学解梦概括为:“解梦者可根据析梦的需要,询问这类梦境的出现是经常的或偶然的,做梦者的体会是什么,做梦者平时对梦是否有兴趣,做梦者生活的顺递,再结合做梦者的性别、年龄、素质强弱、性格、职业、服装、音容笑貌、近时生活状况等方面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3、移情与反移情分析。在“自由联想”中,对移情反应的分析又成为关键。在移情中,求治者根据过去积累的信仰体系和态度,对施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无现实根据的情感或期望,并将其视为自己的配偶、父母或仇人等。

施治者在对求治者进行**时,便应假定自己将在训练**中制定出的问题,此即“反移情”。这既有利于使求治者的自由联想穿过阻抗区,又有利于通过移情分析真正了解求治者情感生活的重要线索,还可将求治者产生的新依赖有所预防。

4.阻抗分析:即由罗森首创,是一种现代心理动力学**,施治者不是去等待求治者产生顿隔,而是提出自己的解释并且向其直接陈述这些解释。施治者采用通俗的语言,让求治者产生一种看得见或通过视觉能增强的思想,以切断求治者的习惯和避免对基本关注的防御之间的联系。

这种方法常用于**精神**和妄想型精神**证。但对那些思维混乱和退缩型病人或心理障碍者也很适用。

直接分析**不象传统的心理分析**那样通过漫无边际的自由联想或对梦境和过失作一番分析再去接触“原始冲突”,然后剥去其伪装,化潜意识为显意识,待求治者产生顿悟后方施予“再教育”。它也不象认知**那样把一般的情绪都看成是由认知发动和维持,以为把歪曲的认知予以矫正便可使紊乱的情绪条理化,行为便有良好的适应。但直接分析**又与上述两种**方法有相似之处。

在形式上,它更像认知**中合理情绪法和领悟**,即都是向被分析者直接进行陈述和解释;在理论上,这又与传统的分析**一样,把求治者的原冲突区域的解释常常集中于性欲。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适应症:

癔病、心理创伤、性心理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强迫症、恐怖症、抑郁症、适应障碍。

四、心理防卫机制。

指由一定的动机所发动,目的在于避免心理上的紧张、痛苦、不快以及遭受挫折后可能产生的心身疾病、神经症和精神病。常见的心理防卫(自我保护机制)有潜抑、合理化(文饰)、仿同、投射、反向作用、躯体化、置换、幻想、以及补偿和升华等。

一)潜抑。是把理智上不能接受的欲望、情感或动机压抑下去。虽然这些欲望、情感和动机设有消失,但人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也就不会为此而紧张焦虑了。

例如,某一女生近来经常与一男生在一起,于是传言四起,同学们都说他俩在谈恋爱,该女生听了深感冤枉。其实,她内心深处未必就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愿望,但她理智上却无法接受“他俩在谈恋爱”这一现实,于是就将这种动机潜抑了。

二)合理化(文饰法、自我安慰)

当人的动机或行为不被社会所接受,或因其它而受挫时,为了减轻因动机冲突或失败挫折所产生的紧张和焦虑而找一些表面上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自己辩护以自圆其说,当然这些理由是经不起推敲的,并非真理由,也非好理由。但在一定的时候可起到心理保护作用。如《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行为反应这是此种。

三)仿同。是把别人的欲望、个性特点不自觉地吸收成为己有,并表现出来。被仿同对象总是仿同者尊敬的人或喜爱的行为特征,通过仿同来缓解个人的痛苦或焦虑,同时可借以分享他人成功的快乐。

如,大学生常以一些历史名人、科学家,或**中所欣赏的人物、老师甚至同学作为自己效仿的对象,建立自己心中的榜样,并依照榜样进行积极的自我激励与自我暗示,用成功代偿挫折。

四)投射。是把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欲望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并断言别人有此动机,以免除自我责备之苦。但是习惯于以投射来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人,往往会影响对自己的真正了解,也会影响与别人交往,因此,要恰当应用投射保护机制。

中学生心理辅导

公共管理学院 20105178 李康。今天马老师讲到,当一个学生努力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成绩进步了。可是,当成绩进步到一定阶段后,就回停滞不前。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因为一段时间的努力不会大幅度提升你的知识水平,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坚持下去,夯实基础。只要基础打好了,你才会继续进步。很多人在努力后看不到明...

中学生心理辅导

我家是农村的,考上高中以后就在城里上学。刚上高一那一年,我个子不高,觉得长得也不好看。所以我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同学面前不苟言笑,在他们面前我总是很内向,不知该和他们谈什么,做什么。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我回答声音很小,而且脸涨得非常红。高一结束时我的成绩下降了。下课了,不爱和同学一起...

中学生心理辅导

听马淑琴老师讲座体会。经历过高考的我们,深深的体会到高三时期的压力,我们都曾经苦闷,困惑过。经过马老师的一番讲解,我最终了解到自己当时的问题,并知道了原来自己以前的一些想法是很幼稚和错误的。以前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那就是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但是一旦目标定的过大,我们的压力就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