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发布 2020-09-15 11:10:28 阅读 6229

作者: 赵明风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工作坊 ) 评论数/浏览数: 1 / 19 发表日期: 2014-11-27 15:45:03

学校:义马市第一初级中学。

教师:赵明风七年级人教版生物。

课题: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

一、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关于人体的认识了解还非常的肤浅,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强,尤其是对关于人体内脏器官的位置、结构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学生更是知道的很少。

二、教材分析:本节第一课时食物的消化,学习任务消化的概念、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消化的过程及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本节内容较多,复杂,学生不易理解,比较难懂。

因此需要通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认识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食物的消化。

2、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3、概述食物的消化,知道糖类、脂肪、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什么物质。

4、尝试**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食物的消化过程,**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分析比较总结。

六、教学**:利用多**课件,包括消化系统模式图(模型、挂图),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实验课件。

七、教学策略设计:

(一)、导课。

教师活动:上节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食物中有六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 维生素,那么这六大类营养物质怎样进入人体呢?

进入人体后都能被细胞中的细胞膜直接吸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消化和吸收。

师板书课题。这节课要两课时,今天我们第一课时学习食物的消化。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消化。

(二)、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师口述本节学习目标。

(三)、学生自主学习与师生互动:

教师活动:食物中有哪六大类营养物质?

学生活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教师活动:这六大类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否都被直接吸收呢?

学生活动:水、无机盐、维生素进入人体能被直接吸收,糖类、脂肪、蛋白质进入人体后不能被直接吸收,必须变成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

教师活动:什么是食物的消化?

学生活动: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教师活动:食物的消化是靠什么系统来完成的?

学生活动:消化系统。

教师活动: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学生活动: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消化道是由哪些器官组成?

学生活动: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教师活动:消化腺有哪几大消化腺组成?

学生活动: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教师活动:消化腺中,那些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腺体?哪些是位于消化道壁的小腺体?

学生活动:唾液腺、肝脏、胰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腺体,胃腺、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壁的小腺体。

教师活动: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两方面: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什么是物理性消化?什么是化学性消化?

学生活动: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这是物理性消化;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这是化学性消化。

教师活动:淀粉的消化从哪开始?蛋白质的消化从哪开始?脂肪的消化从哪开始?

学生活动: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脂肪的消化在小肠中。

教师的活动:糖类最终被分解成什么物质?蛋白质被分解成什么物质?脂肪被分解成什么物质?

学生活动:糖类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教师活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呢?哪些是物理性消化?哪些是化学性消化?

学生活动: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有关。馒头变甜是因馒头中一部分淀粉被消化转变成了麦芽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并与消化液的混合是物理性消化,淀粉转变成麦芽糖是化学性消化。

教师活动:三支试管为什么要放在37°c的温水中?

学生活动:馒头的消化在口腔中,口腔的温度是37°c.

教师活动:当滴入碘液后,变蓝色的那几支试管?不变蓝的是那几只试管?为什么?

学生活动:变蓝色的是2号和3号试管,不变蓝的是1号试管,因为1号试管中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转变成了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2号试管变蓝色是因清水不能消化馒头中的淀粉。3号试管变蓝色是因馒头块中的淀粉不能与消化液充分接触,不能被全部消化。

教师活动:这说明我们吃饭要细嚼慢咽。

教师活动:消化道中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

学生活动:口腔、胃小肠。

教师活动:为什么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

学生活动:脂肪的消化在小肠;糖类、蛋白质最终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因为在小肠有多种消化液的参与:肠腺分泌的肠液、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腺分泌的胰液。

教师活动:与消化糖类物质有关的消化腺有?

学生活动:唾液腺、肠腺、胰腺。

教师活动:与消化脂肪有关的消化腺有?

学生活动:肝脏、肠腺、胰腺。

教师活动:与消化蛋白质有关的消化腺有?

学生活动:胃腺、肠腺、胰腺。

教师活动: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它分泌的消化液是?作用是什么?

学生活动: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它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口腔。咽。

食道。消化道的组成:胃。

小肠。大肠。

** 消化系统的组成: 唾液腺。

胃腺。消化腺的组成:肝脏。

肠腺。胰腺。

食物的消化: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食物在胃中的消化。

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

糖类物质的消化。

蛋白质的消化。

脂肪的消化。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作业设计:1、设计一个**,在**中依次列出人体消化系统个结构的名称,以及这些结构各有什么功能。

2、分析总结为什么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

3、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消化,最终被消化成什么物质?有哪些消化液的参与?

第二章第二节教案

八年级地理导学案主备人许丽华审核人王守丽上课时间编号。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冬 夏气温分布特点。2.从图上了解我国的五个温度带。教学重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和温度带的分布。教学难点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1.由天气预报导入,教师提供一幅南北...

第二章第二节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 工业上获得苯的主要途径是 a 煤的干馏。b 石油的常压分馏。c 石油的催化裂化。d 以环己烷为原料脱氢。答案 a2 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苯的分子式为c6h6,它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属于饱和烃。b 从苯的凯库勒式 看,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应属于烯烃。c 在催化剂...

第二章第二节亚洲练习

第二章世界地理。亚洲 非洲模块练习。一 单项选择题 1 读右图 世界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图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太平洋面积大于七大洲面积的总和 太平洋面积约占世界大洋面积的一半 印度洋与大西洋面积的和比陆地总面积小 地球上大约是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 地球上大约是七分陆地和三分海洋 a b c d 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