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第二章第二节

发布 2022-07-15 08:50:28 阅读 1970

2、蛇经常将头贴在地面上,对外界声音的刺激非常灵敏,你猜想出蛇是通过。

___来感知声音的。

3、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4、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靠骨传导判断的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的。

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

5、当方言闭着嘴嚼口香糖时,同学们只看到她的嘴在动,却几乎听不到声音,而方言自己却听到很大的声音,其原因是( )

a.同学离方言的距离太远,听不到。

b.方言自己听到的声音主要靠骨传导传播的。

c.同学的耳朵除了障碍。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五、未雨绸缪:

1、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__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音调越高;

3、响度跟发声体的有关系响度越大响度越小。响度还跟有关系。

4、物体在1秒钟里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叫___用符号___表示。

5、人的听觉范围是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hz的声音。。

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表现。2 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并推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荒漠化的成因。自学过程。一 概论。导读 读课文p16前2段,完成。1 概念 指土地。2 主要分布地区 干旱 半干旱...

第二章第二节教案

八年级地理导学案主备人许丽华审核人王守丽上课时间编号。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冬 夏气温分布特点。2.从图上了解我国的五个温度带。教学重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和温度带的分布。教学难点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1.由天气预报导入,教师提供一幅南北...

选三第二章第二节学案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一课时 一 形形色色的分子。1 三原子分子立体结构。2 四原子分子立体结构 3 五原子分子立体结构。4 其它 二 价层互斥理论。1.内容 对abn型的分子或离子,中心原子a价层电子对 包括之间由于存在排斥力,将使分子的几何构型总是采取电子对相互排斥最小的那种构型,以使彼此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