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三第二章第二节学案

发布 2022-07-15 08:48:28 阅读 4595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一课时)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1、三原子分子立体结构。

2、四原子分子立体结构

3、五原子分子立体结构。

4、其它 二、价层互斥理论。

1.内容 对abn型的分子或离子,中心原子a价层电子对(包括之间由于存在排斥力,将使分子的几何构型总是采取电子对相互排斥最小的那种构型,以使彼此之间分子体系能量最低,最稳定。

2.价层电子对。

如:abn型分子

中心原子:a

价层电子对= σ键电子对+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

键电子对=

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

a:中心原子价电子数。

n: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即abn中的 n)

b=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氢为1)(注意是b原子的)

孤电子对的计算=(a-nb)

3.价电子对的空间构型即vsepr模型。

电子对数目234

vsepr模型:

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的空间,并与成键电子对互相排斥。推测分子的立体模型必须

应用反馈。abn 型分子的vsepr模型和立体结构。

第二课时——杂化理论。

三、杂化理论简介。

1.概念:在形成分子时,在外界条件影响下若干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合成一组新轨道的过程叫做原子轨道的杂化,所形成的新轨道就称为。

2.要点:1)参与参加杂化的各原子轨道能量要 (同一能级组或相近能级组的轨道);

2)杂化前后原子轨道参加杂化的轨道数目形成的杂化轨道数目;但杂化轨道改变了原子轨道的在成键时更有利于轨道间的重叠;

3)杂化前后原子轨道为使相互间排斥力最小,故在空间取分布,不同的杂化轨道伸展方向不同;

sp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

sp 杂化:1个轨道与1个轨道进行的杂化, 形成杂化轨道。

每个sp杂化轨道的形状为一头 ,一头 ,含有 s 轨道和 p 轨道的成分;

两个轨道间的夹角为 ,呈型。(例如— becl2分子的形成)

sp2杂化:1个轨道与2个轨道进行的杂化, 形成杂化轨道。

每个sp2杂化轨道的形状也为一头 ,一头 ,含有 s 轨道和 p 轨道的成分。

每两个轨道间的夹角为 °,呈形。(例如—bf3分子的形成)

sp3杂化:1个轨道与3个轨道进行的杂化,形成杂化轨道。

每个sp3杂化轨道的形状也为一头大,一头小,含有 s 轨道和 p 轨道的成分。

每两个轨道间的夹角为空间构型为型。(例如—ch4分子的形成)

3.杂化轨道分类:

等性杂化:参与杂化的各原子轨道进行成分的均匀混合。

不等性杂化:参与杂化的各原子轨道进行成分上的不均匀混合。某个杂化轨道有。

排斥力: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对。

4.杂化类型判断:杂化轨道只能用于形成或用来容纳。

对于abm型分子或离子,其中心原子a的杂化轨道数恰好与a的价电子对数相等。)

例1:计算下列分子或离子中的价电子对数,并根据已学填写下表。

第三课时——配合物理论简介。

1、配位键。

1)定义: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与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注意:配位键与共价键性质。

2)配位键的形成条件。

一方提供。一方提供。

常见的配位体。

3)配位键的表示方法。

电子对给予体 — 电子对接受体; 例如——h3ocu(h2o)4]2+

b2、配合物。

1) 定义通常把的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的分子或离子以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2) 配合物的组成

3)配合物的命名。

配离子(从右向左,配位数→配体→合→中心原子或中心离子)

配合物→类似于酸、碱、盐(读作:x酸x ; x化x)

4) 配合物的性质。

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过渡金属配合物远比主族金属配合物稳定。

5) 配合物的应用。

a 在生命体中的应用

c 配合物与生物固氮——固氮酶。

王水溶金 h[aucl4]

d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照相技术的定影。

电解氧化铝的助熔剂na3[alf6]

镀银工业。

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表现。2 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并推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荒漠化的成因。自学过程。一 概论。导读 读课文p16前2段,完成。1 概念 指土地。2 主要分布地区 干旱 半干旱...

第二章第二节教案

八年级地理导学案主备人许丽华审核人王守丽上课时间编号。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冬 夏气温分布特点。2.从图上了解我国的五个温度带。教学重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和温度带的分布。教学难点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1.由天气预报导入,教师提供一幅南北...

初三物理第二章第二节

2 蛇经常将头贴在地面上,对外界声音的刺激非常灵敏,你猜想出蛇是通过。来感知声音的。3 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4 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