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 上册 数学《乘加乘减》的教学反思

发布 2020-12-26 06:03:28 阅读 8938

三、呈现出学生活跃的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我利用多**计算机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更加强有力的认识手段,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变难为易,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课件第六张其实就是例题的一个重现,只是采用了判断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乘加、乘减式题的进一步掌握。设置这种课件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进**感教育,教育孩子们:

“好读书,读好书!”课件第七张智慧果(5×2+4,4×4-5,2+3×5,3×3+6,3×4-7):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全对了就摘下来送给你。

2+3×5这个算式加在前乘在后,主要是让学生加深乘加的理解以及乘加的运算顺序,这张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如何判断乘加式题和乘加的运算这个知识点很有帮助。

四、及时反馈,对学生进行评价。课件第。

三、六、八张就及时反馈学生做题信息,能为教师提供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实现监控。通过反馈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教学时让学生操作实践,独立完成一些数学练习题,老师通过屏幕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发现有代表性的错误或优点时,再转播给全班同学**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积极进行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课件第九张解决问题的设置有所欠缺,因为第(1)(2)幅图均不止两种种解题方法,而课件只给设置了写两个算式的空间。如果把课件第九张和第十张合二为一,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通过《乘加、乘减》教学实践体会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既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又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挥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完全由学生来进行操作还不能实现,但是信息技术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确实给学生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传授的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 人教版 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协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能够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能够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因为观察 思考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练习题

精品文档。姓名。一。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加或乘减算式。4 4 4 2 5 5 2 2 1 3 22 二 计算。3 3 1 4 2 1 5 3 1 2 3 3 4 3 2 5 3 2 8 3 1 10 5 2 2 3 2 三 解决问题1.3.5.乘加 乘减练习题。一 看图列算式 精品文档。5元元元2?支...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 乘减。教学内容 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二年级上册,第56页。教学目的 1 通过合作学习 自主 理解乘加 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2 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 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