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

发布 2019-06-15 01:04:40 阅读 4472

**叙事**模式的形成及其运用。

0990101089 刘海桃社会工作一班。

摘要:叙事**是一种后现代的方法,一经提出在家庭**、青少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工作实践的新范式。本文在简要介绍该模式的基本概念、兴起与发展及理论脉络之后,主要介绍了叙事**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婚姻关系调式以及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关键词:叙事**模式、青少年社会工作、婚姻调试、大学生心理咨咨询。

前言。近几十年间,对叙事的研究形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世界性潮流。关于语言的本质,叙事的功能,文本、话语和行动的关系,自我同一性建构与存在的时间性维度等问题,成为跨学科研究的焦点,也受到心理学家尤其是心理**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叙事**一度在各个领域受到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并且被广泛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婚姻关系调式和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优势作用。

一、叙事**的基本概念。

叙事**就是指**师通过倾听来访者的故事,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来访者找出遗漏片段,使问题外化,从而引导其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叙事**认为,个人的问题**于主流故事的压制。当个体生活中被他们所描述的故事的方式与其个人经历不相符时,问题就产生了。

事实上,他们经历的主要方面可能与主流叙事想矛盾。而叙事**为替代性故事开启了空间。这些替代性故事可以让来访者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

二、叙事**模式的兴起与理论假设。

一)、叙事**模式的兴起与理论脉络。

叙事**1980 年代发源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它以第二层控制论(steven d. mills and douglas h,1995)和社会建构论来解释当事人的问题。叙事**理论强调当事人问题的社会建构本质,其人性化的特点使得叙事**方法逐渐成为社会个案工作富于生命力的实践范式。

当前,学界对叙事**的理论译介投入了高度的热情,但因其专注于当事人的认知改变而非关系的调适(隋玉杰、杨静,2007:364)尚未争取到稳定的位置;已有的应用型研究大多围绕着青少年群体展开,而将叙事理论运用于富于生命故事的婚姻关系调适尚且少见。本文结合笔者在个案工作教学中的体会试图就叙事**及其在“谁也说不清的”婚姻(李子勋,2006:

1)关系中的运用进行分析,试图将这一研究推向深入。

二)、叙事**模式的理论假设与分析框架。

叙事**模式把人的生活视为日常生活经验故事化的过程,在故事中不断组织、呈现和实现自己的生活;而人的故事的形成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只有在相互沟通交流的过程。

中才能产生生活的意义(童敏,2007:142)。jill fredman 和gene combs 在《叙事**———解构并重写生命的故事》中认为,叙事**有4 个基本理论假设(freedman & combs,2000:

56):

第一,现实是社会建构出来的。按照实证主义的观点,一个外在的、性质和人类不同的世界是“天然”地存在着的,而且这个世界被动地等待着人类去发现和反映。而建构主义认。

为人类认识的世界正是自己不断建构的世界,是在长时间的社会交往过程中由人们一起构建的,必然受到家庭、文化、语言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二,现实是经由语言构成的。在叙事**模式中,语言告诉我们如何去看世界,也告诉我们看到的是什么。语言并不是中性的或被动的,每当我们说话时,就揭示出一个现实,每当我们以语言表达时,就把语言所产生的区别予以正当化(freedman &combs,2000:

64)。可以发现,叙事**模式是坚持认为,现实是经由语言构成的,并随着语言意义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现实是借助叙事组成并得以维持的。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主流叙事充斥着的整个社会生活,甚至排斥、压迫边缘文化,这样以来,日常生活经验本身的重要意义就。

被剥夺掉了。叙事**正是要借助主流叙事之外的生活经验,发现新的经验,并依此为基础逐渐发展出新故事,抗争主流文化的压迫(童敏,2007:144)。其实,这样的过程不仅是。

表达,同时也是参与不同故事的体验过程,是生活不断再建构的过程。

第四,没有绝对的真理。在叙事**模式的逻辑中,人必须借助语言才能认识和理解生活事件,并通过故事的不断讲述构建自己的生活。这样以来,对日常生活经验的理解和解。

释就具有多种进路,产生出多种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叙事**模式认为没有绝对的真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方式都可以。按照笔者的理解,叙事**模式只是通过强调没。

有绝对真理的方式,要求人们检视自己故事形成的过程及影响的要素,小心选择自己所坚持的信念和价值。

三、叙事**模式的现实运用。

一)、叙事**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门融会多元助人理念、理论和艺术的应用社会科学,其专业价值是将“青少年自身”视为工作的主体和客体,“助其自助”;其专业功能是协助青少年改善生活环境,改变生活态度,改良行为动机,改进行为模式,强化生活适应能力,激发潜能,培育耐挫力;其实质是处理个体与家庭、学校和社区等生活境域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些专业的价值、功能和实质注定了它与后现代叙事**有着某种不解之缘:首先,后现代叙事**倡导“去专家化”、“主体能动性”、“多元性”、“异质性”、“自我关切”等;其次,后现代叙事**是在家庭**领域中兴起的一股新思潮,也将面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

问题。据此,当前我们尝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引入叙事**,不仅拓展了叙事**的应用范域,而且丰富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涵义,这对于减缓青少年社会问题、推进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专业化都有其现实意义。

青少年作为一个由儿童向**过渡的特殊群体,主要任务是发展同一性。同一性的发展主要是整合过往、当下和未来从而形成“自我概念”。澳大利亚社会心理学家特纳认为自我概念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个人同一性,而且是一种社会同一性。

[5](p217-218)身处不同文化、社区、家庭、性别、阶层、群体和情境中的青少年遭遇“问题”时,可能会注意到自身与他人的不同,以及他人对这些差异的反应,进而建构自我,内化问题。因此,叙事对于解构自我,外化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此外,社会学家鲁诺·贝特尔海也认为,叙事对于青少年自我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促进其发展,同时还有助于消除青少年可能经受的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压力。

二)、叙事**模式在婚姻关系调试中的运用。

当代社会的婚姻正经受着巨大的压力与紧张。男女两性之间的对抗日益升温,一方面婚姻生活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脆弱,但另一方面人们为爱而结婚或离婚已成为找到真爱和归属。

的信念([英] 安东尼·吉登斯,2003:170)。人们对爱的追求使得我国高稳定低质量的婚姻现实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下动荡不安(叶文振、徐安琪,1999),由此导致的婚姻问题既是全球化时代婚恋价值观重构的必然,也是个人内化的结果。

社会化过程赋予男女两性不同的社会角色,建构了个人的生活机遇并强烈影响着个人社会功能的发挥。性别社会化与生产、生育、性关系相互交织(王金玲,2005:45)而形成了男女两性在社会权力和物质资源分配方面不平等的事实以及刻板的性别角色规范,比如,男人坚强女人娇弱,男人主动女人被动,男人理性女人感性,男人赚钱女人管家,这种性别叙事框架建构了两性不同的婚姻感受与期待。

“对男人来说女人所表现在他们眼中的只是一个**的动物,她就是‘性’,其他什么都没有,只有引用男人去解释女人的论调……男人是主宰,有绝对的权威,女人则是另外的一种性别而已。”(法]西蒙·波伏娃,1986:5)这样一来,父权社会的性别文化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的标签化和边缘化的压制,男女各自固守着自己的性别角色。

但处于大变革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刻板性别规范正经受着巨大的挑战,强调女性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和男性建立工具性能力使得人们“如何对待异**到极为困惑”([美]戴维·波普诺,1999:358),男性对女性支配的合法性正在减弱,婚姻整合难度增加,婚姻问题因此增多。

从个体来讲,婚姻问题离不开个人的自我建构。人是悬挂在由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文化网络上的动物(周怡,2004:134),当事人的问题源于对文化安排的不当内化。

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进入婚姻关系的成年男女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和繁殖感(林崇德,2000:37)。固有的性别文化强调男***性的繁殖角色和女性表达性的亲密角色,“男主外,女主内”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分因此被广泛认同。

然而,当今社会女性有了私人领域之外的众多选择,这一现实与刻板的性别角色矛盾日益突出,但是否会演变成婚姻问题,依赖于个体的内在归因。海德认为人们通常将行为归因为内部的个人性格或外部环境。如果将挫败的经验进行内在归因,就会将问题内化,认为我本身即是问题;如果将失败经验归因为外部情境因素,则会将问题外化,即我不等同于问题,问题也不等于我,我是被问题所困扰,应该站在问题之外与问题对抗。

但内因和外因的界限通常很模糊,当事人很难认识到外部环境因素对个体内部的改变([美]戴维·迈尔斯,2006:62)。因此,在婚姻调适的社会工作中,社工应该帮助婚姻当事人觉醒并摆脱内化了的存在问题的主流婚姻叙事。

三)叙事**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1、叙事**的终极目标。人类学者兹尼瓦斯说, “人类的成长需要三次诞生, 第一次是在本族文化中,受其熏陶而形成惫识主体;第二次诞生于异族文化,学习他们的生活、思维、行为,将熟悉的变陌生, 将陌生的变熟悉;再回到本土文化经历第三次诞生, 这时, 你就拥有了文化最大的扩展性与生命最完整的意义”。文化被建立,被创击,再被整合,我们就能够拥有多元的视野而逃离了文化的限制。

叙事**就是在倡导一个理想的多元文化的社会,这个社会应该让所有人都有适合自己成长的路径,主流文化与地方性知识是同等重要的。任何文化都有它存在的意义,理想和谐的社会要求每个人都可以独善其身,快乐幸福地完成生命。

2、叙事**对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意义。叙事**更适合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其一,大学生正是青年末期,很容易“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短期咨询形式更适合这个年龄群体。

其二,大学心理咨询的资源有限,不适合开展深人的长程的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咨询形式,叙事**是短期心理**的流派之一,是间题解决式的咨询方式,个案的人格成长部分将在他自己的生活中慢慢完成。其三, 叙事**在人的意识层面做工作,需要个案一定的思考能力、反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大学生思维敏捷、思考深刻,有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强,咨询师与个案之间的互动工作将有很大的创造空间。

结语。综上所述,叙事**是基于社会建构主义而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工作实践理论,无论是叙事的隐喻还是社会建构的隐喻都展现了现实是社会建构的,所谓的问题或诊断都值不够是建构的结果。因此,叙事**的干预原则就是将问题与个人分开,聚焦与案主的叙事并重新书写生命故事。

在整个干预过程中,案主被视为自己生活故事的作者,也是自己生命历程的最后决策者。相应的,倾听、外在化和寻找独特的结构是叙事**最常用的策略。

参考文献:1、 尤娜,诠释的现象学实践:叙事心理学及叙事**,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9月第28卷第三期;

社会工作理论框架

第二章社会工作理论范式 四个传统。1 认识论 是 人类认识的本质 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 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2 实证传统 孔德。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

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目录。一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 二 社会学习理论 2 三 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2 四 镜中我理论 2 五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2 六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2 七 九型人格理论 3 八 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3 九 社会支持网络 4 一 发展 4 二 基本假设 4 三 定义 4 四 ...

社会工作理论复习

第一章社会工作理论。理论 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理论的功能 描述 解释 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社会工作理论 蒂姆斯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理论基础 外借理论 和实施理论两个层次。外借理论 来自其他科学,如社会学 心理学 精神医学 医学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