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发布 2019-06-15 01:13:20 阅读 1971

目录。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

二、社会学习理论 2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2

四、 镜中我理论 2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2

六、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2

七: 九型人格理论 3

八、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3

九、社会支持网络 4

一)发展 4

(二)基本假设 4

三)定义 4

四)分类 4

五)功能 4

六)社会支持程度之影响因素 4

七)应用 4

十、 优势视角理论 4

一)、优势视角的原则(saleebey) 5

二)、优势词典 6

三)、病态视角的假设 6

四) 、优势视角的核心信念 7

十一、 生态系统理论 7

十。二、社会化理论 8

十。三、活动理论 8

十。四、弗诺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8

一)、意识与潜意识 8

二)、人格结构理论 8

三)、性本能理论 9

四)、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9

五)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9

十。五、社会系统理论 10

十。六、场论 11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202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

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4、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2023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

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着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发展。他提出了8个阶段,认为每一个人都经历这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人格发展都至关重要。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2)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

(3)主动性对内疚。

(4)勤奋对自卑。

(5)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

(6)亲密对孤独。

(7)繁衍对停滞。

(8)自我整合对失望。

七: 九型人格理论。

九型人格(enneagram),又名性格型态学、九种性格。是婴儿时期人身上的九种气质,包括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心景的素质;分心程度;专注力范围/持久性。它是一个近年来倍受美国斯坦福等国际着名大学mba学员推崇并成为现今最热门的课程之一,近十几年来已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

全球500强企业的管理阶层均有研习九型性格,并以此培训员工,建立团队,提高执行力。

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心景的素质;分心程度;专注力范围/持久性。

戴维。丹尼尔斯(d**id daniels)则发现这九种不同的气质刚好和九型人格相配。

九型人格不仅仅是一种精妙的性格分析工具,更主要的是为个人修养与自我提升、历练提供深入的洞察力,与当今其它性格分类法不同,九型性格揭示了人们内在最深层的价值观和注意力焦点,它不受表面的外在行为的变化所影响。 它可以让人真正地知己知彼,可以帮助人明白自己的个性,从而完全接纳自己的短处、活出自己的长处;可以让人明白其它不同人的个性类型,从而懂得如何与不同的人交往沟通及融洽相处,与别人建立更真挚、和谐的合作伙伴关系。

八、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

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

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

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

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自我决定,增强老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社会支持网络。

一)发展。社会支持源自鲍尔拜的依附理论,20世纪60年代社会支持网络开始用于精神病学的临床**。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社会支持计划推进了社会支持网络的应用。

二)基本假设。

人,无法自绝于社会而存在!

人类生存需要与他人共同合作,以及仰赖他人协助。

人类生命发展历程都会遭遇一些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生活事件。

遭遇生活事件时,需要资源以因应问题。资源分为内在与外在两种。

社会支持网络为外在资源之一种,可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

三)定义。a.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新的社会接触等。

b.由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支持构建起来的支持体系就是社会支持网络。

四)分类。社会支持网络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如按内涵分,可以分为工具性支持和表达性支持;按主/客观来分,可以分为实际支持和主观感受。另外一种分法是我个人觉得比较容易理解的,分为有形的支持和无形的支持,其中有形的支持保括物质或金钱的支持和援助,而无形的支持多半属于心理、精神上的,如鼓励、安慰、嘘寒问暖、爱及情绪上的支持等。

五)功能。a.社会支持的增加,会使人们的心理及心理健康显着提高;

b.支持适时介入到有压力的环境中,可以预防或者减少危机的发生;

c.适当的支持可以介入压力的处理,解决问题,减少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六)社会支持程度之影响因素。

a. 发展因素: 个人过去经验对其社会生活之影响。

b. 个人因素: 如坚毅的性格、自尊、学识等。

c. 环境因素:物理与社会环境影响。

七)应用。社会工作需要对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在个人和社区不同的层面进行评估,从而拟定工作计划。正是从这个角度看,社会工作的任务是一方面帮助服务对象运动网络中的资源解决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帮助服务对象弥补和拓展其社会支持网络,使他们提升掌握建立和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社会工作理论

叙事 模式的形成及其运用。0990101089 刘海桃社会工作一班。摘要 叙事 是一种后现代的方法,一经提出在家庭 青少年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工作实践的新范式。本文在简要介绍该模式的基本概念 兴起与发展及理论脉络之后,主要介绍了叙事 在青少年社会工作 婚姻关系调...

社会工作理论框架

第二章社会工作理论范式 四个传统。1 认识论 是 人类认识的本质 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 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2 实证传统 孔德。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

社会工作理论复习

第一章社会工作理论。理论 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理论的功能 描述 解释 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社会工作理论 蒂姆斯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理论基础 外借理论 和实施理论两个层次。外借理论 来自其他科学,如社会学 心理学 精神医学 医学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