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发布 2021-05-14 01:37:28 阅读 1779

management

学时数:32

学分数:2适用专业:非经管学生。

执笔者:王清娥。

审核人:张建国。

编制日期 :2023年4月。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在第二学期开出,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启蒙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系统了解与掌握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与思维方法,并受到分析管理问题的方法训练,从而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运营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与规律;

二) 了解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前沿与动态;

三) 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发现、思考、分析组织与管理问题;

四) 通过接受案例分析方法训练,学会运用管理案例分析方法。

三、 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

一、 管理者与组织。

1. 管理者与操作者。

2. 组织的特征。

二、管理和管理者。

1. 管理及其职能。

2. 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3. 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4. 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管理技巧。

三、 管理者与企业家的区别。

四、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第二章管理的演进。

一、 早期的管理。

二、 古典管理理论。

1. 科学管理理论。

2. 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3.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三、管理的定量学派。

1. 运筹学。

2. 管理科学。

四、近代管理理论的丛林和趋向一体化。

1、 过程方法:基于管理职能的连续循环。

2、 系统方法:系统的类型。

3、 权变方法:权变因素。

五、管理学发展的当前趋势与问题。

1. 管理的全球化。

2. 管理道德问题。

3. 激励、创新和变革。

4. 全面质量管理。

5. 授权。

6. 工作人员多样化与两极化。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组织环境。

一、 管理万能论与象征论。

1、管理万能论。

2、管理象征论。

二、组织文化。

1、 组织文化及其**;强文化与弱文化。

2、 构成组织文化的10个特征。

3、 文化如何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三、组织环境。

1. 什么是组织环境?

2. 评价环境的不确定性。

3. 具体环境:**商/ 顾客/ 竞争者/ **/ 压力集团。

4. 一般环境:经济条件/ 政治条件/ 社会条件/ 全球化/ 技术条件。

5. 环境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第四章国际环境分析。

一、工商企业所有权的国际化。

二、公司的跨国经营。

1. 从多国公司到跨国公司。

2. 区域性**联盟。

三、国际环境分析。

1. 法律—政治环境。

2. 经济环境。

3. 文化环境。

第五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一、 什么是社会责任。

1. 社会责任的古典观。

2. 社会责任的社会经济观。

3. 从社会义务到社会响应。

二、 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的关系。

三、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责任。

四、 管理道德问题。

1. 三种不同的道德观。

2.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3. 改善企业的道德行为。

第六章管理决策。

一、决策过程与管理决策的普遍性。

二、理性决策者。

1. 理性假设。

2. 理性假设的局限。

3. 有限理性。

三、问题与决策的权变方式。

1. 问题的结构类型。

2. 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

3. 决策综合分析。

四、决策方案分析。

1. 确定性决策方案分析。

2. 风险性决策方案分析。

3. 不确定性决策方案分析。

五、群体决策。

1. 优点和缺点。

2. 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

第七章计划的基础。

一、计划的定义、目的与类型。

二、计划的权变因素。

1. 组织的层次。

2. 组织的生命周期。

3. 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

4. 未来许诺的期限。

三、计划的基础 --目标。

1. 目标的多重性。

2. 传统的设定目标方法。

3. 目标管理 (mbo)

第八章战略管理。

一、战略计划的重要性。

二、战略管理的层次。

1. 公司层战略。

2. 事业层战略。

3. 职能层战略。

三、战略管理过程。

四、公司层战略。

1. 总战略。

2. 公司业务组合矩阵。

五、事业层战略。

1. 适应战略。

2. 竞争战略。

六、tqm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第九章计划的工具和技术。

一、评价环境的技术。

1. 环境扫描。

2. **的要素与**技术。

3. 面向tqm的基准化。

二、预算。1. 预算的分类。

2. 预算方法 — 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三、作业计划的定量方法。

1. 甘特图。

2. 盈亏平衡分析。

3. 线性规划法。

4. pert网络分析。

四、有效时间管理的5个步骤。

第十章组织的基础。

一、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二、组织设计的原则 – 传统观点与现代观点。

1. 劳动分工。

2. 统一指挥。

3. 职权与职责。

4. 管理跨度。

5. 部门化。

三、组织设计的权变方法。

1. 机械式与有机式组织。

2. 战略与组织结构。

3. 规模与结构。

4. 技术与结构。

5. 环境与结构。

第十一章组织与职务设计选择。

一、 机械式组织结构设计选择。

1. 职能型结构。

2. 分部型组织。

二、 有机式组织结构设计选择。

1. 简单结构。

2. 矩阵结构。

3. 网络结构。

4. 有机的附加结构设计。

三、 组织设计选择指南。

四、 任务组合与职务设计选择。

1. 职务专业化与职务轮换。

2. 职务扩大化与职务丰富化。

3. 工作团队。

4. 职务特征模型。

第十二章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二、人力资源规划。

三、招聘与解聘。

四、甄选决策。

1. 甄选的基础与手段。

2. 甄选手段的有效性。

五、员工定向。

六、员工培训 --技能与方法。

七、工作绩效评估。

1. 绩效评估方法。

2. 评估结果的反馈。

八、职业发展。

1. 职业发展的阶段。

2. 管理生涯成功要领。

九、劳资关系。

1. 良好劳资关系的重要性。

2. 集体讨价还价过程。

十、人力资源管理当前面临的问题。

第十三章变革与创新的管理。

一、变革的力量。

1. 外部力量。

2. 内部力量。

3. 管理者作为变革的推动者。

二、变革过程的两种不同观点。

三、组织的惯性与变革阻力。

1. 变革的阻力。

2. 降低变革阻力的策略。

四、管理变革方案的类型。

1. 结构变革。

2. 技术变革。

3. 人的变革。

五、管理变革中的新问题。

1. 组织文化变革。

2.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3. 处理员工压力。

六、激发创新。

1. 创造与创新。

2. 促进创新的因素。

第十四章行为的基础。

一、组织行为学简介。

1. 个体行为学。

2. 组织行为学。

二、态度。1. 态度与角色的一致性。

2. 认知失调理论。

3. 满意度与生产率的相关性。

4. 对管理者的意义。

三、个性。1. 根据个性特质**行为。

2. 个性与工作的匹配。

3. 对管理者的意义。

四、知觉。1. 影响知觉的因素。

2. 归因理论。

3. 判断他人的捷径导致判断失真。

4. 对管理者的意义。

五、学习。1. 学习的概念。

2. 对管理者的意义。

第十五章群体与团队。

一、群体及其行为。

1. 群体及其发展阶段。

2. 基本的群体概念。

3. 群体行为模型。

二、工作团队。

1. 团队的作用。

2. 高效团队的特征。

3. 团队与全面质量管理。

第十六章员工激励。

一、动机的含义。

二、早期激励理论。

1. 需要层次理论。

2. x理论和y理论。

3. 激励—保健理论。

三、当代主要的激励理论。

1. 强化理论。

2. 公平理论。

3. 期望理论。

4. 当代激励理论的综合。

四、多样化工人队伍的激励问题。

五、关于激励员工的建议。

第十七章领导。

一、管理与领导。

二、领导特质理论。

三、领导行为理论。

1.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

2.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

3. 管理方格理论。

4. 领导行为理论评价。

四、领导权变理论。

1. 菲德勒权变模型。

2. 赫塞—布兰查德的情境理论。

3. 路径—目标理论。

五、有关领导的最新观点。

1. 领导的归因理论。

2. 事务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

六、性别与领导方式。

七、领导与授权。

第十八章沟通与人际交往技能。

一、理解沟通。

1. 沟通过程与方法。

2. 有效沟通的障碍。

3. 如何克服沟通障碍。

二、人际交往中的积极倾听技能。

1. 主动倾听与被动倾听。

2. 开发有效的积极倾听技能。

三、反馈技能。

1. 积极反馈与消极反馈。

2. 开发有效的反馈技术。

四、授权技能。

1. 授权与放弃权力。

2. 影响授权的权变因素。

3. 开发有效的授权技能。

五、训导技能。

1. “热炉”规则。

2. 开发有效训导技能。

六、冲突管理技能。

1. 功能正常的冲突和功能失调的冲突。

2. 开发有效的冲突处理技能。

七、谈判技能。

1. 谈判策略。

2. 阻碍有效谈判的决策偏见。

3. 开发有效的谈判技能。

第十九章控制的基础。

一、控制及其重要性。

二、控制过程。

三、控制的类型。

1. 前馈控制。

2. 同期控制。

3. 反馈控制。

四、控制的重点。

1. 人员。

2. 财务。

3. 作业。

4. 信息。

5. 组织绩效。

五、有效控制系统的特性。

六、控制的机能障碍问题。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一)教学方式。

1、课堂讲解、讲授。

2、加强案例分析的教学,注重学生案例分析能力的提高。

3、课堂讨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的理解,促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考核要求。

主要考核学生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可采取多种方式考核。

最后成绩一般是期末占80%、平时成绩占20%。

三)对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1、认真阅读教师布置的教材内容及课外参考书,并按要求完成;

2、按时完成指定的作业;

3、按照学校规定参加考试。

五.学时分配。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安排在经济学之后,其他专业课之前讲授。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 教材。

美] 斯蒂芬·p·罗宾斯著,黄卫伟等译:管理学(第九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12月。

二) 教学参考书。

1] [美] 托马斯·贝特曼,斯考特·斯奈尔.管理学:构建竞争优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

2]周三多.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管理学原理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课程类别 必修。课程编号 14102013 计划学时 54 学分 3授课对象 本科。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年级 一年级。编写 邵冲。修订日期 2008年8月27日。本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具备运...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 教学大纲。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课程编号 授课年级 一年级。总学时 7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 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增强管理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 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管理学原理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课程类别 必修。课程编号 14102013 计划学时 54 学分 3授课对象 本科。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年级 一年级。编写 邵冲。修订日期 2008年8月27日。本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具备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