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发布 2022-10-09 09:06:28 阅读 8994

基本情况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总体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校高一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现状是:

1、学校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进度与课时得不到有效落实。高中信息技术课要求每周连排两节,学校虽然开两节但很少两连排,难以达到课程目标。

2、信息技术学科师资力量薄弱,学校设备更新较慢,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3、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兴趣浓厚,但基础薄弱,学生原来所在初中虽开设信息技术课,但由于条件有限,使得学生实践机会很少,从而导致动手操作能力非常低。

4、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上网成瘾,而上网又只是聊天、玩游戏,教师应该适当引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二) 过程与方法

3.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 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6.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7.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8.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0. 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11.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

教材分析。教科书突破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体系,以“认知、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构建教材的体系结构。即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生已有经验,并考虑《信息技术基础》主题内容及其特点,以及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按照认知、技术、社会三者的规律及关系重新编排,构建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呈现学生的学习内容。全书共分五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模块的第一章,通过“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两节书的阐述、活动交流以及相配套的教学光盘“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展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并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想让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六个模块的内容和基础模块各章书的内容总体上有个大致的认识。

信息的获取”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中的首要一环。本章分为四节: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知道信息**的多样性及其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懂得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这一节是让学生对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方法有个总体的认识;第二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使学生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第三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使学生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第四节开展一个综合活动,一方面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合作,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经历获取信息的过程,巩固其方法,另一方面能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本章内容安排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从信息加工的人性化开始,依次设置文本、图表、多**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三节;进到信息加工的智能化,设置信息的智能处理一节;然后进到信息加工的深层次问题: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工作过程与基本方法;最后进行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为了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本章最后一节同样设置一节综合活动。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储存和管理,因此设置第四章“信息资源管理”,本章分四节。

在信息社会,信息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专门设置一章来学习和**这个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尤其是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教学措施。1、信息技术使人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甚至是同步)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比如在因特网上,天气信息可以随着气象台的预报同步更新,但并不是所有做天气预报的**都充分利用了这个优势。

试就这个专题展开调查,了解相关**上的天气预报情况,就其更新速度、准确性(与实际情况相比较)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更新最及时和最可信赖的天气预报**。

2、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可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或加工软件进行信息处理以外,直接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一个基本方法。 教师可以演示并解剖一段实用的计算机程序实例,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使用一种高级语言编程工具解决一个简单问题。

3、使用双向翻译软件,先将一段英文短文翻译成中文,然后将该中文内容再次翻译成英文,考察机器翻译的准确性,讨论机器翻译的优缺点。

4、访问一个自然语言处理**如: 或 用自然语言与其中的机器人对话,通过寻找其“谈话”的破绽,讨论当前使用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的局限性。

5、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一个与课程学习有关的专题,分组讨论建立数据库的方法,设计建立数据库的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参加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

6、访问某个**数据库,譬如“科学数据库” (就某一个主题进行查询,如“眼睛与视力” ,并对查询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就资料的准确性、丰富性、 权威性等进行讨论。

7、假定学校要为学生开设网上讨论区,需要制订一份守则规范大家的行为。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展开调研并撰写这个守则。

8、有一幅著名漫画,题目为“在因特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又有人撰文说“别以为你是一条隐藏很深的狗”。组织学生讨论:网络中的匿名化活动带来哪些新的伦理问题。

9、从传播结构上看,**是点对点的信息传播网,广播电视是点对面的信息传播网,计算机网络是点/面对点/面的信息传播网。结合具体实例,讨论信息传播结构的不同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课时安排。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及教学目的要求。本学期教材涉及到的软件有部分机房不能运行,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对高一的教学作如下调整 主要学习这三个应用软件,excel部分 5个课时 powerpoint部分 9个课时 foratping部分 7个课时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并用于学习和生活,...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二 教育教学目标 1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品质和信息素养,为加快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努力学习。使学生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2 智育目标 期评及格率达到100 优秀率达60 3 双基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培养良好...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 基本情况。高一信息技术教材根据新课标精神编制而成,本书共6章,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信息的存储与管理这一线索呈现学习内容,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课本所述内容较为简略,但高考对本册的考点非常多而细,学生在初中阶段开课少,基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