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归纳题。
归纳概括类题失分探因及增分策略。
归纳概括,指在分析文章思路结构的基础上切分层次,概括层意或段意,有的是对文章内容、主旨、情感的概括。它又可分为整体归纳(针对全文)和局部归纳(针对段落)。涵盖层意概括、主题概括、情感概括、作用(价值、意义、影响等)概括、特点概括、原因概括等多种形式。
考生在作答归纳概括类题时往往因概括不准、要点不全造成失分。从考场答卷情况来看,概括不准、要点不全的原因主要是缺失3种意识:层次意识、归纳意识、统一意识。
一、整体概括类题目。
一)准审题——思考方向不跑偏。
二)析典例——满分答案悟一番。
三)记通法——答题模式照此办。
整体概括3步骤。
第一步,抓关键部位,联系整体揣摩。
对文章的中心而言,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都是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阅读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
第二步,归纳层次要点,综合各层层意。
第三步,结合文体特点,掌握概括规律。
不同文体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中心意思,记叙文常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散文一般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
二、局部概括类题目。
一)准审题——思考方向不跑偏。
二)析典例——满分答案悟一番。
三)记通法——答题模式照此办。
局部概括3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阅读文本,确定答题区域。
第二步,逐段或逐句分析筛选概括,提炼符合题干要求的关键词。在逐段概括的过程中注意中心句的表现形式:
段首提示性中心句;
段末总结性中心句;
段中过渡性中心句;
自然段外的抒情性或综合性中心句。
第三步,合并层次,提取信息,重新整合,使之符合题干要求。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郁达夫。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
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
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几百万了,但他唯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
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
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
从前有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
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
有删改) 尝试答题]
参***] ①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②不为世俗所累,主动寻访山水佳处。③保存美好本性,在生活中欣赏自然。
失分原因——缺少层次意识。
此考生缺乏分层意识,随便摘词句作答。本题是考查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区分论点和论据,就能很好地切分层次,不至于将从属于同一论点(在此题中是作者关于“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的观点)的内容拆分成几个要点来当作答案。
本文是从第②段开始论述“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直到文末。其中②③段为论述的第一个层次,即为本题答案的第一个要点;④⑤这五段为论述的第二个层次,即为本题答案的第二个要点;第⑨段为论述的第三个层次,即为本题答案的第三个要点。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样卷答案存在三大失误,一是三个答案要点均是摘取了文中关键句,而无任何归纳整合,可想而知这样摘句作答的表述方式是不可能完全符合题目要求的;二是抽检样卷中的②③两点,同属一个层次,层次合并不当;三是样卷答案遗漏了第⑨段中作者的观点。所以本答案只能得3分。
切分层次,合并“同类项”
第一步,根据题干要求,在原文中去定位材料范围,概括每段段意。
首先文章从第②段开始就针对如何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进行论述,第②段第一句就指出“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从这一句中我们可以得出,要欣赏山水自然就必须关注自然的变化,做一个有准备的欣赏者。第③段依然在论述自然之伟大,接着第④段以及第⑤段意在表明现在很多人被世俗所牵累而无法感受山水之美,而第⑥段中提到我们这种庸人,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作者对于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态度,第⑦⑧段举例论证山水佳处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
而最后一段中的最后一句,“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意在说明我们要做到欣赏山水就必须保存我们的本性和天良。
第二步,合并相同内容的段落为一个层次。②③段为一个层次,④~段为一个层次,第⑨段为一个层次。
第三步,采用“截”(截取重要的语段和语句)、“删”(删掉不重要的句子,使答案精练)、“改”(将原文中的话转化为自己的话)的方法组织答案。
铺排典故虽然不是中国旧诗先天不足而带来的胎里病,但是从它的历史看来,可以说是它后天失调而经常发作的**病。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吊丧,迎来送往,都用得着。就是一位大诗人也未必有那许多真实的情感和新鲜的思想来满足“应酬”“应景”的需要,于是不得不“为文而造情”,甚至以“文”代“情”,偷懒取巧,罗列些典故来敷衍搪塞。
在旧社会里,政治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剥夺了诗人把某些思想和情感坦白抒写的自由。譬如他对国事朝局的愤慨、在恋爱生活里的感受,常常得绕个弯,借古典来传述;明明是时事,偏说“咏史”,明明是“新愁”,偏说“古意”,甚至还利用“香草美人”的传统,借“古意”的形式来起“咏史”的作用,更害得读者猜测个不休。还有艺术上的原因,诗人要使语言有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好去引得读者对诗的内容作更多的寻味,就用些典故,仿佛屋子里安放些曲屏小几,陈设些古玩书画。
不过,对一切点缀品的爱好都很容易弄到反客为主,好好一个家陈列得像古董铺子兼寄售商店。
散文阅读 1 教师版
授课学案 教师 知识讲解与练习 散文的基本概念。一 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 事 景 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 哲理,表达对自然 社会 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二 理解特点 形散 1.取材自由 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象征 衬托 对比。3...
中考压轴题练习1 教师版
中考压轴题练习 一 25 13分 抛物线与轴交于 两点 点在点的右侧 与轴交于点,动点在该抛物线上。1 求的值 2 当是以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求点的横坐标 3 如图8,当点在直线下方时,记的面积为,的面积为。试问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的最大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 抛物线经过点解得 ...
1函数应用题 教师版
二轮复习专题1 函数应用题。例1 文 一家汽车运输公司每天至少把辆新出厂的轿车运到洋山港准备出口,公司使用与两种类型运输车。型运输车一天能装运辆新轿车,型运输车一天能装运辆新轿车。现有辆型车与辆型车,但只有名司机当班能工作,那么如何安排型车与型车,才能使当天运输的新轿车辆数最多。参考解答 设安排型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