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工作

发布 2019-06-13 05:01:20 阅读 6820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青少年的界定。

一、青少年的年龄界定。

本书经过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的基础上,将青少年的年龄界定为14—30岁,我国将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作为青少年工作的主要对象。

二、青少年的定义。

生理学:青少年期是“自春情发动期以迄生理的成熟期间”,认为“青春期最大的特点就是性成熟”。青春期以第二性征开始发育为起点,以性发育成熟为终点。

心理学:“青年是完成成熟的阶段和形成个性的阶段”,所以青春期结束的标志是形成相对独立的自我意识和相对完整的个性。

教育学:青春期就是通过社会的各种教育途径,促使其不断熟悉、接受内化这个社会的种种规范,达致个性成熟,最终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的一个过程。

社会学:青春期被看做是人社会化的一个必经阶段。这个时期。人的生理渐趋成熟、参与社会的程度不断加大,社会化的进程也迅速加速,这个时期就是青春期。

社会工作学科:青春期是指从儿童向**过渡的时期。

三、青少年的本质。

成长性和基础性发展性(前、中、后期)

第三节青少年的权利。

1、 人权:概念体现了多种统一:

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抽象性和具体性的统一;

现实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共有性和独有性的统一;

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2、 青少年的权利:

生存的权利;②受保护的权利;③发展的权利;④参与的权利。

第二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含义。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外延。

狭义:一种事后补救性工作,或者称消极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它以全体青少年,特别是发展方向上有偏差、发展道路上有障碍的青少年为自己的工作对象,通过多种服务手段和方法,来帮助青少年,矫治、纠正他们发展方向上的偏差,扫清他们在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和健康的成长。

广义: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国家和地方**为促进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层次结构。

1、宏观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切与青少年相关的国家行政体系或者社会民间机构中,处于较高行政等级上的,掌握大量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的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制定、修改关于促进青少年整体福利和青少年个人潜力发展的政策法规,以及把这些政策法规变成系统整体的针对青少年的服务计划,同时对整个青少年福利系统运行实施管理和监督的一系列的工作过程。

2、微观青少年是工作。

直接面向青少年提供的各种福利服务。(建立在社会工作技术层次上的)

3、 中观青少年社会工作。

连接宏观青少年社会工作与微观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

一、 青少年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1、 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式是青少年社会工作产生的内因。

2、 社会关系的变化,特别是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迁、青少年社会性的发展是青少年社会工作产生的关键因素。

3、 人的精神发展与追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产生的催化剂、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阶段。

1、以教育为主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时期。

2、以救济为主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时期。

**的作用增强,同时有了面向青少年教育以外的工作视角。

工作对象不是全体青少年,而是贫困青少年,特别是城市中青少年。

工作领域主要局限于救济,是一种消极的补救性质的,这与当时的整个社会救济事业是一致的。

3、以全面服务为特征的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时期。

青少年的社会性概念日益成熟。

青少年工作的范畴不断扩大。

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功能定位日益清晰。

第三章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

第二节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

一、主体与客体的互动(主体:青少年自身;客体:青少年所处的客观环境)

1、主体作用于与客体。

认识世界②接受世界③改造世界。

2、客体反作用于主体。

社会对青少年的纠正 ②客体规律对青少年的限制。

二、动荡与稳定的结合。

1、初始的动荡。

思维的判断与经验短缺的矛盾。

强烈独立愿望与社会的不认可。

高度的热情与意志摇摆的矛盾。

热烈的性意识与性道德的冲突。

2、后期的稳定。

三、突变与渐变的统一。

1、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突变性。

心理特征急剧变化②心理品质丰富多彩。

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渐变性。

内涵渐进 ②阶段渐进。

3、心理内容的社会性转换。

第三节几个特别要素的发展。

一、青少年智力的发展。

1、思维能力的发展 2、记忆能力的发展 3、想象能力的发展。

二、青少年的情感发展。

1、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内容。

原始情绪的发展。

自我情绪的发展。

对他人情绪的发展。

2、青少年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

内隐性②两级性③延续性④冲动性⑤社会性。

三、青少年时期的情绪模式。

1、人的基本情绪模式。

礼记》七情:喜、怒、惧、爱、恶、欲。

2、青少年的几种主要情绪模式。

愤怒。青少年的尊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被人当做是个小孩子看待时。

恐惧。人世间最恐惧的事莫过于一个人孤单的面对不可能控制、不可能预知的外部世界了。

忧虑。a、最大一部分的忧虑来自于青少年对自身身体变化方面的疑虑。

b、伴随着对自身身体上的忧虑,对自身的吸引力的忧虑也就产生了。

c、青少年沉重的学业上的压力同样会给他们带来忧虑。

d、与异**往,如果青少年自己以及老师和家长处理得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会有促进作用,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很可能给青少年带来诸如忧虑这样的不良情绪。

e、青少年与家庭的关系手密不可分的,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是超越于其他任何一个群体的。

嫉妒。(发生在同等条件的人中间)

过渡的关注自己的吸引力,同时又把自身吸引力与团体中他人吸引力相比较而觉得自己不如他人有吸引力,没有他人有竞争力的时候,嫉妒就会产生。

青少年的嫉妒心理主要产生于缺乏爱、缺乏安全感以及与周围生活环境不和谐等原因。

爱。青少年的爱更直接、更纯粹,他们爱那些使他们快乐、安全并爱他们的人。然而青少年的爱是极其不稳定的,他们所爱的对象常常被他们赋予许多想象的美丽的光环。

快乐。好奇心。青少年时期的好奇心则更集中体现在对一些问题的关注上,其中最引起好奇心的就是自己以及他人,特别是异性朋友的身体发育和成长。

四、青少年的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的发生过程。

萌芽阶段②发展阶段③成熟阶段。

2、青少年的自我认可。

外部形象的自我认可。

内心世界的自我认可、

社会角色的自我认可。

五、青少年的性格。

1、个体性。

2、与社会化保持同步。

3、性格调整能力增强。

4、表现形式日益丰富。

六、青少年的性意识的觉醒。

1、疏远异性阶段 2、亲近异性阶段 3、恋爱阶段。

七、青少年的成长矛盾和发展任务。

1、青少年的成长任务。

要求独立与能力不足的矛盾。

快速成长带来的不良反应。

易受朋辈团体的影响。

对发展方向和方式选择的困惑。

地位的含混。

情绪和行为的不稳定。

2、青少年的发展任务。

接受个人发展成熟的体格特征,并接受扮演男性或女性的性别角色。

建立与同行或异性的新关系。

感情与生活上逐渐自立。

发展取得公民资格所需要的智能与概念。

面对升学、就业及婚姻的选择,并做好准备。

第四章青少年发展的理论。

第二节心理学相关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a、无意识理论。

1、人的意识由意识和无意识构成的。意识只是心理结构中的一个小部分,而无意识是水面下的冰山。

2、无意识又可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人集中努力思考后可以回忆起来的东西。潜意识是个体不能知觉得精神生活。

3、无意识领域储存了一些不为社会所接受的,与社会道德相违背的东西,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就会被排除出意识领域,被压抑到无意识中去了。

b、人格结构理论→“三我”理论。

1、本我:与生俱来、无意识的、最基础的,类似生物本能的活力。非理性的方式,遵循快乐原则,追寻不受约束的性、躯体和情感的快感。

2、自我:是人格中现实的一面。他采取社会所允许的方法使自己得需求得到满足,并协调超我的要求与本我的冲动,以及本我的冲动与现实环境相协调。

遵从现实性原则,面对愉快的需要做合理的选择。

3、超我:社会化过程中,社会道德和规范等内化成自身心理人格的部分。按照道德的原则行事,追求完美。

人格的三个方面处于不断争斗冲突中,自我要协调本我和超我以及现实之间尽量统一平衡。当协调一致时,个体处于健康状态,不协调时,人格结构就会处于不健康状态。

c、人格发展阶段。

1、口唇期(0-1岁)通过**等口唇动作来获得快感。

2、**期(2-3岁)

3、前***期(4-6岁)——恋父情结、恋母情结。

4、潜伏期(7-12岁)

5、两性期(青春期-成年期)

d、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在心理平衡受到干扰时,自我为了保持心理的平衡,即化解本我、超我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所运用的心理策略和手段。包括:压抑、投射、转移、反向、升华、合理化。

5、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启示。

从握青少年内心冲突和波动,从青少年内心出发帮助他们。

人格发展十分阶段的,对青少年在一些阶段出现的问题,我们不仅仅从他现在的状态和他所处的具体环境出发找问题的症结,还要追溯到当事人过去的成长经历中去。

弗洛伊德“性泛论”青少年看似纷繁复杂的问题,常常在深层次都与性的关注有关。

二、人本主义理论。

a、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

1、“以当事人为中心”

心理医生应以“当事人”自身为中心,通过真诚的倾听,给与当事人爱与关注,从当事人角度和立场去观察分析当事人所处的位置和当事人的内心世界。

罗杰斯非常重视咨询师与当事人之间建立关系。

罗杰斯非常强调动员当事人自身的潜力,而不是靠挖掘潜能意识或改变行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的能力与才能,当事人可以靠自身的力量改变自己。

2、“自我”理论。

罗杰斯认为自我是人格的连续性、稳定性所依赖以产生的最小单元。自我分为现实的自我(人对自己现状的知觉)和理想的自我(人对自己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理想)。他认为人格结构的平衡一致就是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平衡。

b、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

1、强调人性的重要。

马斯洛认为,人都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有创造性地。

马斯洛指出,人可以运用他所有的才能、潜力、技能,努力发展先能达到极限,努力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3、人本主义心理学在青少年发展方向上的应用。

自我实现的理念有助于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乐观心态。

试图从青少年自身立场去看他们周围的世界。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一 基本资料 站员姓名 小朗。性别 男。年龄 17岁。二 背景资料。小朗未满一岁时父母离异,父亲盗窃被判入狱,母亲改嫁现在丈夫,他从小受到父母双亲的宠爱,一直都很听话,其母亲更是觉得对不起孩子,对他非常忍让。父亲的关爱同样也是无微不至。但是,自从知道自己并非现在父母亲生,他就开始自卑,开始封闭自己。...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一 基本资料 马艺,女,是一名初二的学生,近半年来常与不良少女集会,并参与打架斗殴,并酷爱网络游戏,天天沉迷于网吧,原来学习成绩还算可以,目前成绩一落千丈。父亲知道她的这一情况后,天天看着她不让她与不良少女接触,到网吧里看着劝她也无法将她劝回。后来,马艺不仅三天两头旷课,甚至经常一星期不回家,只愿意...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1

一 基本资料 李某,男,17岁,1996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辍学。现今在都江堰市某某汽修工厂当学徒。因其自身不认真学习,在学校惹是生非,在家无所事事,再加上不善于交际便慢慢地开始接触网络,最近已经沉迷其中。后果可想而知,其成绩急速下滑,伴随着进一步的发展,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小朗经常问父母要钱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