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复习讲义

发布 2019-09-13 14:45:00 阅读 8791

三河中学蔡石林。

中考考点综述:

特殊平行四边形即矩形、菱形、正方形,它们是历年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主要出现的题型多样,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证明和计算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主要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相关计算,了解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掌握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条件。

知识目标。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等概念,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通过定理的证明和应用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学会分别从题设和结论出发,寻找论证思路分析法和综合法。

重难点: 1.矩形、菱形性质及判定的应用。

2. 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知识点归纳。

矩形定义:有一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强调】 矩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一个角是直角.

矩形的性质。

性质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性质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以性质。;

矩形的判定。

矩形判定方法1: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对角线相等。

矩形判定方法2: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判断方法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例1:若矩形的对角线长为8cm,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600,则该矩形的面积为

例2: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 b.四条边都相等; c.对角相等; d.邻角互补。

例3: 已知:如图, □abcd各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f,g,h,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

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强调】 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菱形的性质。

性质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

菱形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菱形判定方法2: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例1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ac于e.

求证:∠afd=∠cbe.

例2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例3、如图,在 abcd中,o是对角线ac的中点,过点o作ac的垂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例4、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是bc上一点,ae 、bd交于m,若ab=ae,∠ead=2∠bae。求证:am=be。

例5. (10湖南益阳)如图,在菱形abcd中,∠a=60°,=4,o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过o点作oe⊥ab,垂足为e.

1)求线段的长.

例6、(2011四川自贡)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de⊥ab交ba的延长线于e,df⊥bc,交bc的延长线于f。请你猜想de与df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例7、(2011山东烟台)

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bd=2,e、f分别是边ad,cd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ae+cf=2.

1)求证:△bde≌△bcf;

2)判断△b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设△bef的面积为s,求s的取值范围。,

正方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它包含两层意思: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

正方形不仅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并且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

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正方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对边中点的连线和对角线所在直线,共有四条对称轴;

因为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又是菱形,所以它的性质是它们性质的综合,正方形的性质总结如下:

边:对边平行,四边相等;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注意: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对角线与边的夹角是45°;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它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这是正方形的特殊性质.

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注意:1、正方形概念的三个要点:

(1)是平行四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

(3)有一组邻边相等.

2、要确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应先确定它是菱形或是矩形,然后再加上相应的条件,确定是正方形。

例1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的交点为o,e是ob上的一点,dg⊥ae于g,dg交oa于f.

求证:oe=of.

例2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分别过点a、c两点作l1∥l2,作bm⊥l1于m,dn⊥l1于n,直线mb、dn分别交l2于q、p点.

求证:四边形pqmn是正方形.

例3、(2011海南)如图,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动点(p与a、c不重合),点e在射线bc上,且pe=pb.

1)求证:① pe=pd ; pe⊥pd;

2)设ap=x, △pbe的面积为y.

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当x取何值时,y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实战演练:1.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 )

a.平行四边形、菱形 b.矩形、菱形 c.矩形、正方形 d.菱形、正方形。

2.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

a.等腰梯形 b.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矩形。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当ab=bc时,它是菱形 b.当ac⊥bd时,它是菱形。

c.当∠abc=900时,它是矩形 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

4.如图,在中,点分别在边,,上,且,.下列四个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如果,那么四边形是矩形。

c.如果平分,那么四边形是菱形。

d.如果且,那么四边形是菱形。

5.如图,四边形为矩形纸片.把纸片折叠,使点恰好落在边的中点处,折痕为.若,则等于( )

a. bc. d.

6.如图,矩形的周长为,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过点作的垂线,分别交于点,连结,则的周长为( )

a.5cm b.8cm c.9cm d.10cm

7.在右图的方格纸中有一个菱形abcd(a、b、c、d四点均为格点),若方格纸中每个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该菱形的面积为。

8.如图,在矩形中,对角线交于点,已知,则的长为 .

9.边长为5cm的菱形,一条对角线长是6cm,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是 .

10.如图所示,菱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若再补充一个条件能使菱形成为正方形,则这个条件是只填一个条件即可).

11.如图,已知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且bp = bc,则∠acp度数是。

12.如图,矩形中,是与的交点,过点的直线与的延长线分别交于.

1)求证:;

2)当与满足什么关系时,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证明你的结论.

13.将两块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如图1摆放在一起,设较短直角边为1.

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说出你的结论和理由。

2)如图2,将rt△bcd沿射线bd方向平移到rt△b1c1d1的位置,四边形abc1d1是平行四边形吗?说出你的结论和理由。

3)在rt△bcd沿射线bd方向平移的过程中,当点b的移动距离为___时,四边形abc1d1为矩形,其理由是当点b的移动距离为___时,四边形abc1d1为菱形,其理由是图3、图4用于**)

应用**:1.如图,将矩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使点落在处,交于,若,则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图中的角(虚线也视为角的边)有( )

a.6个b.5个c.4个d.3个。

2.如图,正方形的面积为1,是的中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b. c. d.

3.已知为矩形的对角线,则图中与一定不相等的是( )

abcd.4.红丝带是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将宽为的红丝带交叉成60°角重叠在一起(如图),则重叠四边形的面积为___

5.如图,将矩形纸abcd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若eh=3厘米,ef=4厘米,则边ad的长是厘米。

6.如图,已知,点在边上,四边形是矩形.请你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图中画出的平分线(请保留画图痕迹).

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证明习题

1 已知 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过ab的中点e作ac的垂线ef,交ad于点m,交cd的延长线于点f.1 求证 am dm 2 若df 2,求菱形abcd的周长 2.如图所示,在中,将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点在上,再将沿着所在直线翻转得到连接 1 求证 四边形是菱形 2 连接并延长交于连接。请问...

特殊平行四边形教案

18.2.1 矩形 一 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 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3 渗透运动联系 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二 重点 难点。1 重点 矩形的性质 2 难点 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课堂引入。1 展示生活中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6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目录。6.1 矩形 2 2 6.1 矩形 3 5 6.2 菱形 1 7 6.2 菱形 2 9 6.3 正方形 12 6.4 梯形 1 14 6.4 梯形 2 17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