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9

发布 2022-02-05 01:36:28 阅读 9057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系统培养掌握多种遥感图像分析与处理软件、各种等级测绘仪器操作方法,以及具备摄影测量与遥感信息获取、空间数据处理、影像解译与分析等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从事工程测量,控制测量、数字摄影测量、资源环境遥感应用的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合到测绘、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等相关领域的事业单位或公司从事遥感技术与应用,图像信息获取、处理、解译、4d产品的生产、工程测量 、控制测量 、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与设计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动态、静态数据采集和相关技术服务工作。

二、培养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的重要思想,遵纪守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学习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数字图象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以及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测量数据采集、处理和利用测绘相关软件进行4d产品生产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摄影测量与遥感应用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

1)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掌握遥感分析技术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技能。

4)掌握常见遥感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5)具备熟练地测绘仪器数据采集、测量数据分析、以及使用相应测绘软件制作地图的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学过的知识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开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

4、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心健康。

三、主要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测量与地图学。

课程简介:测量与地图学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测量与地图学在适度介绍传统测绘手段、测绘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突出讲述近年来测绘科学与技术的最新进展,该门课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测量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为测量学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手段,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制图基础理论和地图制图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测绘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2、控制测量学。

课程简介:控制测量学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讲述常规控制测量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常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设计、选点、造标、埋石,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水准仪结构及其观测操作方法,控制测量计算理论及控制网的外业计算和控制网平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及方法、精密经纬仪、精密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及进行高等级控制测量的设计、观测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坐标换带、大地水准面观测数据归算的过程。

为后续的工程测量和变形监测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3、测量平差。

课程简介:测量平差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测量中评定精度的指标,误差传播定律,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等方法以及误差曲线和误差椭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测量误差理论和处理测量数据的基本方法,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处理测量数据的能力。

4、地理信息系统。

课程简介:地理信息系统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传统地学学科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目前已发展成为集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技术于一身的综合集成化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获取、储存、查询、综合、处理、分析和显示与地球表面位置相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及掌握当前主流gis软件的操作技术和实践技能,及其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5、摄影测量学。

课程简介:摄影测量学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摄影测量学的任务和摄影的基本知识、单张航摄像片解析和双像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数字地面模型和数字摄影测量的理论和方法、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和近景摄影测量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像片解析的基础知识和用摄影测量方法进行点位测定的作业过程,并了解基于航空遥感影像的摄影测量定位定向的最新发展,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毕业后能够从事摄影测量内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6、数字摄影测量。

课程简介:数字摄影测量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遥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影像中提取地物特征信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为学生毕业后能运用所学知识能在遥感部门从生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7、遥感原理与方法。

课程简介:遥感原理与方法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使测绘科学的研究和应用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遥感基本概念;遥感理论基础,包括遥感电磁辐射基础、遥感光学基础;遥感数据获取,包括传感器、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和微波遥感;遥感数据处理,即图像校正和增强;遥感信息提取,包括图像目视判读和计算机信息提取,以及遥感技术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后续的数字摄影测量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8、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简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通过讲述有关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阐明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具体算法、应用条件以及效果等,通过学习,学生应基本掌握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能对遥感数字图像进行各种专业处理分析。

9、gps原理与应用。

课程简介:gps原理与应用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目前世界上已投入使用和正在建设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gps、glonass、伽里略、北斗)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的描述卫星运动的轨道坐标系统,掌握gps的观测方法,主要讲述应用gps进行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控制网的布设,gps-rtk技术在数字测图中的应用。

10、工程测量学。

课程简介:工程测量学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根据工程建设中的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运营管理3个阶段对测量工作的不同要求,系统地讲述了地面、水下地形信息以及有关专题信息的获取、施工测量、变形观测及工业设备形位检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一些重点有特色的工程作为例子介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最常规的工程测量,如:线路工程施工、工程建设中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施工测量的放样方法和精度分析以及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观测方法,为后续的变形监测技术课程打下理论和技术基础。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军训、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

根据本专业特点,实践性教学环节由测量与地图学实习、数字化测图实习、数字图像处理实习、3s技术软件应用、工程测量实习、控制测量实习、地籍测量实习、gps测量实习、测绘综合实习,以及毕业顶岗实习构成。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3年。

六、学生修读学分的要求。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5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平台课30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基础平台课38.5学分,专业方向及提高、拓宽课31.5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实践性环节47学分。

学生每学期修读学分不得低于12学分,也不得高于30学分;修读学分必须按照课程的顺序,不得未修读先修读课而直接修读后续课;每个学生必须分别达到各类课程学分的下限才能毕业,各类课程学分不能相互代替。

七、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分配表。

八、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九、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表。

见excel表“系-2011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课程安排”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9

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系统培养掌握多种遥感图像分析与处理软件 各种等级测绘仪器操作方法,以及具备摄影测量与遥感信息获取 空间数据处理 影像解译与分析等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从事工程测量,控制测量 数字摄影测量 资源环境遥感应用的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合到测绘 城市规划 国土资源等相关领域的事业单位...

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重庆三峡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 学科门类 工学。专业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码 080301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标准学制 4 修业年限 3 6年。二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 高素质 厚基础 强技能 重创新 的德 智 体 ...

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重庆三峡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 学科门类 工学。专业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码 080301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标准学制 4 修业年限 3 6年。二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 高素质 厚基础 强技能 重创新 的德 智 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