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重点整理

发布 2022-10-16 20:33:28 阅读 1643

心理学重点。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实验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条件反射 :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心理发展:广义指从受精卵开始到衰老的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狭义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是个体对客观现实反应活动的扩大、改善、提高的过程。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客观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记忆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不再面前时,在头脑**现该事物的形象,是由其它事物或语词唤起的。(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

有意后注意:指有自觉目的,但不经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创造想象:一种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脑海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 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人的一切行动都要受一定动机的驱使,并指向一定目的。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

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性格:指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学习:学习是由先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指道德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1、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答:心理是脑的机能,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脑,即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机能的表现;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即所有心理活动的内容都**于外界环境;心理是外界事物在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2、“狼孩“的事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答:影响儿童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是极为复杂多样的。但是最重要的是人类社会生活条件。

如果没有人类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儿童不可能产生和形**的心理一个孩子尽管生下来是正常的;但是,没有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资料和教育影响,就不可能有人类的智慈和性格。 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家庭、幼儿园、学校等各种渠道,以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等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接触到的种种物质的和精神的东西为媒介而产生的。由于各种渠道和媒介的差别,便形成了人的心理的各种差异。

所以说,儿童的具体的生活和学习环垅、条件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3、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①主体与客体、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性②内部发展的驱动力③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④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⑤心理发展有不平衡性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性⑦心理发展各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性⑧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4、实例分析。

孟子自幼丧父,由孟母教养。传说孟母为了教育孟子,曾三迁其舍,从“其舍近墓”到“近居市旁”,最后“徙舍学宫之旁”,终使孟子成为儒家大师。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答:我认为孟母三迁的故事给了人们应该重视孩子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的启示。我们从中可知道,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人应该接近好的人、事、物,这样才能学到好的习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要造就一个人,健康成长的环境尤其重要,如果一个人身处良好的环境,那么他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得到正确的指导和发展,反之,有可能走上邪路用心理发展的辩证观解释:遗传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要使这种可能性得以实现,就要依赖于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5、如何遵循知觉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答:(1)根据感觉阈限与刺激强度的关系组织教学。(2)运用对象和背景差别的知觉规律来组织教学。(3)运用差别感受性规律组织教学。(4)运用联觉规律组织教学。

6、知觉存在哪些规律?

答:知觉组织规律、视空间组织规律、听空间组织规律、时间知觉组织规律、运动知觉组织规律。

7、影响识记的因素:

答:1)活动任务及活动性质 2)识记材料数量和性质 3)不同分析器。

8、影响再认的因素:

答:(1)对原有材料识记的巩固程度(2)当前呈现的材料同原来曾识记过的材料的相似程度(3)当前事物所处环境和该事物过去被识记时所处环境的类似。

9、联系实际,试述在学习活动中如何防止和避免遗忘的产生(论述题)

答:(1)复习要及时。(2)合理的、科学的安排复习时间。(3)采用多种方式复习。(4)采用尝试回忆与反复诵读相结合。(5)动用多种感官参与。

10、什么是无意注意?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教学中怎样利用无意注意?

答:是一种事先无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客观因素:①刺激物的新异性②刺激物的强度大小③刺激物对比的差异性④刺激物的变化和运动;主观因素:

①凡适合人的需要,引起人的直接兴趣的刺激②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③过去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影响;首先,在教学环境方面,应有利于学生的注意集中,尽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出现。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尽量防止单调呆板,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本身的兴趣。

11、什么是有意注意?怎样保持有意注意?

答:是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注意;①目的任务越明确有意注意越持久②意志的努力,抗拒诱因干扰与克服分心,这是保持和维持有意注意的必要条件③社会性需要和间接兴趣也是保持有意注意的一个条件④进行实际操作和智力活动有利于有意注意的保持和集中。

12、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关系:

p117-118

13、如何培养创造性想象:

p15214、 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5、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途径很多,主要的提升意志力的策略有哪些?

答:1)加强目的性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

2)严格管理教育,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3)在行动中锻炼,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

4)针对个别差异,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

5)启发学生觉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16、简述意志、认知、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

区别:1.概念不同。认识:是人们如何获得,储存,转换,运用以及沟通信息的过程。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其表现的形式是形象和概念。

情绪、情感:指认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其表现形式是态度和体验。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心里过程。

联系:认识是基础;情绪、情感起着动力或阻力的作用;意志品质如何对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目标的实现有巨大的影响。

17、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措施是什么?

答:1)、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2)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给予适当的评定。

18、气质和性格的区别和联系。

答:1) 性格的社会性较强,气质生物性较强;气质更多受到人的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而性格主要是指个体行为的内容,它们是在后天形成的,更多的是受到了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与制约。

2)生理基础不同:性格是后天条件反射系统,气质是先天神经类型;

3)性格形成晚且较易变;气质形成早且不易变。例子:“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中的“性格”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性格。

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的“本性”体现的则是心理学中“气质”这一概念。勤奋属于性格,而活泼好动,行为敏捷则属于气质。

19、怎样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

1)重视早期性格习惯培养。

2)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3)进行个别指导。

4)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20、用实例说明人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p29821、简述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

22、什么是学习迁移?如何有效促进学习迁移?

答: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促进方法: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2)培养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3)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

4)对学生的练习加强指导。

5)加强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

23、学生不良品德应该如何矫正?

1)了解他们不良道德行为的动机。

2)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与对抗情绪。

3)培养并利用他们的自尊心。

4)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5)帮助他们去掉自卑心理,恢复自信心。

6)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7)引导他们锻炼抵制诱因的意志力。

8)教给他们处理冲突的建设性方法与途径。

24、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1.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2.正确评价和接纳自己(了解自己)

3.接受他人,善与人相处。

4.情绪乐观。

5.智力正常,人格完善(自尊自制)

6.乐于工作。

7.热爱生活。

2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导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感觉 知觉 想象 思维 记忆。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 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 价值观。个性特征 气质 性格 能力。心理学的性质 既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社会学科。科学心理学时期 1879年 冯特 德国莱比锡大学 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

一 名词解释。学习 指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改变行为的历程,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广义的学习指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合理持久的变化。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有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就是把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

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以研究心理想象 心理本质 揭示心理特点和规律的科学。2.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包括 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认知过程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 知觉 记忆和思维等。情感过程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