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管理的领导职能

发布 2019-08-19 09:53:20 阅读 5675

6.1.3 领导的作用。

领导具有指挥、协调和激励三方面作用:

指挥作用认清所处环境,指明组织目标和路径。

协调作用协调关系和活动,朝着共同目标前进。

激励作用引导强化和影响下属内在需求、动机。

6-2 领导方式及理论领导理论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方式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6.2.1 领导特性理论。

领导特性理论,又称为领导特质理论,着重研究领导者个人特性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

集中回答以下问题: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怎样正确地挑选领导?

研究内容:把领导者的各种个人性格和特征作为描述和**其领导成效的标准。

研究重点:研究怎样特征和性格的人,才能成为良好的、有效的领导者。

研究结论:有效的领导者可以从领导者个人的性格中识别。

对领导特性**的不同解释。

传统特性理论:领导者所具有的特性是天生的,是由遗传所决定的。

现代特性理论:领导者所具有的特性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通过教育和训练可以培养。

企业家的10大特征;合作精神;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精于授权;善于应变;敢于创新;

敢于负责;敢担风险;尊重他人;品德高尚。

领导特性论的缺陷:一个领导者的成功是其恰当行为的结果,而非内在本质的结果。

研究者们开始把目光从领导者的内在特征转向对领导行为、领导环境的研究上。

6.2.2 领导行为理论。

特性理论试图用领导者是什么人来解释,主张只有挑选“合适的人”才能胜任领导岗位。行为理论试图用领导者做什么和怎么做来解释,认为由于领导取决于行为,通过培训即可成为领导者。

一、勒温的领导风格类型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勒温发现,团体领导者通常使用不同领导风格,不同的领导风格对团体成员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有着不同的影响。

勒温着眼于三种领导风格,即**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的领导风格,力图科学地识别出最有效的领导行为。

勒温通过权力分配、决策方式、对待下属方式、影响力**、对员工评价和反馈方式来研究领导风格。

**型领导风格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然后命令下属执行;民主型领导风格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量,然后决定;放任型领导风格领导者很少运用职权,给下属以极大的自由度;勒温认为放任型领导工作效率最低。**型领导使群体成员士气低落。民主型领导工作效率最高。

实际上很少有极端型领导,一般都是界于**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之间的混合型。

二、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

美国管理学者坦南鲍姆和施米特2023年共同提出了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认为:领导风格与领导者运用权威的程度和下属在做决策时享有的自由度有关。

在连续体最左端,表示的是**型的领导;在连续体最右端,表示的是民主型的领导。

在高度**和高度民主的领导风格之间,一共划分出七种主要的领导模式。

领导连续统一体从左至右,管理人员运用职权的程度渐减,下属享有的自由度渐增。

不能抽象地认为哪种模式最好或最坏。成功的领导者应该能够评估各种影响环境的因素和条件,并确定自己的领导方式和采取相应的最恰当的行动。

俄亥俄州立大学企业研究所将组织中的领导行为归纳为两维:一是制定制度;二是关心体谅。

研究人员通过领导人行为调查问卷发现领导方式是制定制度和关心体谅的综合体。

三、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领导者的行为在制定制度和关心体谅两方面的组合构成领导行为坐标,分为四个象限或四种领导方式。

高体谅低制度的领导者---仁慈的领导者;低体谅高制度的领导者---严厉的领导者;高体谅高制度的领导者---高效成功的领导者;低体谅低制度的领导者---不合格的领导者。

上述四种领导方式哪种效果最好,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四、管理方格理论

提出:美国行为科学家布莱克和穆顿2023年《管理方格》。认为为了避免领导方式**现的“非此即彼”的绝对化观点,在对生产关心和对人关心的两种领导方式之间,应该有互相结合多种领导方式。

纵轴为“对人员的关心”,横轴为“对生产的关心”,纵横轴各划分为9个等份,形成81个方格。

1.1)型为贫乏型管理,对生产和人员均不关心;(9.1)型为权威型管理,对任务完成高度关;(1.

9)型为俱乐部型管理,充分关心体贴职工;(9.9)型为团队型管理,领导者应努力转化成的理想的领导方式;(5.5)型属中间型管理,努力寻找平衡点的领导方式,但缺乏革新。

6.2.3 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特质理论:研究重点在于认定领导者的素质或特性。领导行为理论:研究侧重于描述领导者行为或领导方式。领导权变理论:研究目的在于**领导方式与团体组织效能之关系。

一、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提出: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菲德勒2023年《让工作适应管理者》。核心:

首次把领导方式和具体条件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有效性完全取决于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应。菲德勒确定了两种基本领导风格:

一种是“以任务为动因”的指令型领导方式;另一种是“以人为动因”的宽容型的领导方式。菲德勒设计了“最不喜欢同事”(lpc)调查问卷来衡量不同的领导风格。

菲德勒研究了与领导方式有着紧密关联的领导环境或领导情境问题。影响领导形态有效性的三个环境因素:领导者和下级的关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力。

领导者与下级的关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力三部分以不同方式加以组合,便构成各种具体的组织环境。结论1:不存在绝对最佳的领导风格,管理者应视组织的具体环境而定。

结论2:管理层必须依照实际情况来选定合适的领导人。结论3:

有必要改造环境以符合领导者的风格。

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提出:保罗·赫西和肯尼斯·布兰查德予以发展的,也称情景领导理论,这是一个重视下属的权变理论。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就会取得领导的成功。

下属可以接纳或拒绝领导者的命令,领导效果经常取决于下属的行为和活动。下属的成熟度:工作成熟度与心理成熟度。有效的领导方式应随着下属的逐渐成熟而不断调整领导方式。

命令型(高工作---低关系):领导者告诉下属干什么、怎么干以及何时何地去干。

说服型(高工作---高关系):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型与支持型的行为。

参与型(低工作---高关系):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并提供便利条件与沟通。

授权型(低工作---低关系):领导者提供极少的指导或。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目的并不在于确定哪种领导方式最佳,而是帮助领导者在了解下属工作成熟程度的情况下,来选择相适宜的领导方式。

三、路径--目标理论

提出:美国组织行为学家罗伯特·豪斯提出的当今最受人们关注的领导权变观点之一。

特征:“目标-途径理论” 立足于部下,而不是立足于领导者。

内容: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目标与组织总体目标相一致。四种领导行为:指导型、支持型、参与型和成就取向型。

6-3 激励理论。

人的行为规律:需要是一切行为的最终根源,需要激发动机,动机引起行为,指导行为、维持行为去实现动机,满足需要。

激励的内容: 1、如何使下属产生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 2、如何在激发起个人特定动机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这种动机?

激励的定义:根据人的心理行为规律,利用能够激发、引导、强化、修正人的动机和行为的各种组织力量和方法艺术,对人的行为施加影响的领导过程。

研究脉络: 1、内容型激励理论:从人的需要出发---什么因素能促进动机形成并达到激励?

2、过程型激励理论:从需要满足过程出发---哪些因素能促进行为的形成以及进一步的强化?

6.3.1 人性假设。

经济人”假设提出:亚当·斯密发展:泰罗核心:“利己主义”是人类的本性激励手段:胡萝卜+大棒管理理论:x理论。

社会人”假设提出:梅奥的霍桑试验发展:行为科学家核心:人的行为更多受社会需要的驱使激励手段:培养和形成组织成员的归属感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

复杂人”假设提出:沙因发展:莫尔斯和洛希核心:超y理论---人是复杂的激励手段: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法;管理理论:权变理论。

6.3.2 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x理论、y理论和z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创建者之一。在2023年的《人类的动机理论》中首次提出人的需求的五个层次。

生理需求: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求安全需求:希求受到保护与免于遭受威胁的需求社交需求:

指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等的需求尊重需求:指获取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个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实现的需求。

理解: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并同时存在的;五种需求基本按照层次由低向高逐次递进;人在特定时期存在特定的主导需求,人的行为主要受主导需要所驱使。;任何一种需求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求的发展而消失。

评价:基本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从人的需求出发探索研究人的激励和行为;判断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

二、奥尔德弗erg理论。

2023年, 美国心理学家克雷顿奥尔德弗在《人类需求新理论的经验测试》一文中修正了马斯洛的观点,将需求层次重组后提出了三种人类核心需求。生存需求(existence needs):维持生存的物质条件;关系需求(relatedness needs):

维持重要人际关系;成长需求(growth needs):追求自我发展的欲望。

内容:人们追求需求的层次顺序不那么严格;存在满足--前进和挫折--回归两个过程;各种需求可能同时具有激励作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带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erg理论偏重于带有特殊性的个体差异。

20世纪5o年代末期,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和助手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并总结出双因素理论。

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20世纪5o年代末期,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和助手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并总结出双因素理论。

项目管理第六章

3 根据你的工作经验,完成一个编码规范。答 1 符号名的命名规范,符号名的命名包括程序中所使用的各个对象 如类 函数 变量 常量 模块 子程序等 的命名规则。2 程序的注释。有序言性注释和功能性注释。序言性注释通常位于每个程序模块定义的各类对象的前面,它给出该类对象的定义 输出 输入 参数 功能 调...

薪酬管理第六章

自考 薪酬管理 课堂笔记 二 第六章。薪酬制度的三个问题 p180 182 1 如何看待高薪 企业以高薪的形式保持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是必要的。但企业也不可能所有员工给予高薪,且高薪必然有其限度。2 公平问题 对公平的追求可能是决定薪酬制度最重要的因素,公于分为内部公司和外部公平。外部公平,是指同其...

第六章管理体系

6.1公司管理。6.1.1公司组织结构及团队介绍。本公司在总经理下层设置了六个部门 人力资源部 研发部 生产部 营销部 财务部 行政部。尽量使决策层与操作层之间的中间层缩减,这样就可以使本公司尽可能将决策权延致高层最远的地方。研发部 负责公司产品的开发和工艺技术的开发。生产部 负责为公司生产优质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