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答题技巧 言语理解题之成语选择技巧

发布 2019-08-20 18:19:00 阅读 5609

【导语】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题中对于成语的考核不在少数,考生也常常容易在这部分丢分,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介绍成语选择技巧。

一、从语义重复角度判断。

在成语的运用过程之中,应尽量避免成语和语句中其他词语的语义重复,因为成语本身就蕴含着相当精炼的含义,若不注意将成语与句子语义进行比照,很有可能造成重复。

常见需注意的三种成语语义重复现象:

1.句子中已出现了比喻性成分,再使用带比喻词的比喻性成语则造成语义重复。常见的带比喻词的比喻性成语有:如坐针毡、如堕烟海、易如反掌、口若悬河、势如破竹。

2。某些成语本身暗含“令人”、“让人”的意思,句中若出现这两个词语,再使用带有这些含义的成语则会造成语义重复。如:贻笑大方、动人心魄。

3.成语中的某个语素已包含句中某方面意思造成语义重复。

上述三种情形,以第三种最为常见,考生需重点掌握。

二、从语法角度判断。

成语从词性上大致可分为动词性、名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四类。动词性成语(如苟延残喘、喜新厌旧),数量最多;形容词性成语(如合情合理、自私自利)都可以做定、谓、主、状等。名词性成语(如繁文缛节、缓兵之计),可以做主、定、宾。

副词性成语(如设身处地、不约而同),较少,只做状语。

三、从感**彩角度判断。

成语的感**彩分为三种:褒义、贬义、中性。在运用成语时,因为目的、场合、对象等的不同,就需要使用不同感**彩的成语,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在做题时,考生需注意成语感**彩的不同。

四、从适用对象角度判断。

部分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如果对这些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例题】中国的节日历来与文学表现密切相关,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节的诗句___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数不胜数 b、汗牛充栋 c、罄竹难书 d、不一而足。

解析】本题答案为a。选项中四个成语都有“多”的意思,但适用对象不同。“汗牛充栋”意为藏书很多;“罄竹难书”意为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这两个成语都不能形容“赞美元宵节的诗句”多,排除b、c。“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词义与句意相符,但“不一而足”一般用于句尾,故不如“数不胜数”贴切。

五、从侧重点角度判断。

某些成语含义大致相同,但细究其在语义侧重上就存在差异。

例题】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___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名声大噪 b、享誉中外 c、声名鹊起 d、如日中天。

解析】本题答案为c。本题可从各个选项的侧重点进行考虑。“名声大噪”侧重的是名声大;“享誉中外”侧重的是名声传得广;“声名鹊起”侧重的是闻名的速度非常快;“如日中天”侧重的是名声正旺的状态。

本题句意是景泰蓝在元代就出现了,到景泰年间因皇家的重视才使得它迅速闻名,强调的是闻名的速度之快,故选“声名鹊起”最合适。

六、从程度轻重角度判断。

某些成语含义相近,但在程度轻重上存在差别。如“惨无人道”与“惨绝人寰”、再如“信口开河”与“信口雌黄”,后者语义都比前者重。在做题过程中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适当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题】中国在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地位已___对其垂涎的各大奢侈品牌纷纷增资加码是___的举措。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屈一指顺理成章 b、举足轻重理所当然。

c、今非昔比天经地义 d、无与伦比水到渠成。

解析】本题答案为b。第一空要填一个表示中国在全球奢侈品市场地位的成语。“首屈一指”指居第一位;“无与伦比”指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这两个成语的程度均过重,故可首先排除a、d两项。正因为中国在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地位重要,各大奢侈品牌增资加码中国市场的举措才显得符合常理。“天经地义”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

用来形容各大奢侈品牌的举措程度过重。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作面试备考之用,预祝各位考生考。

试成功!

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技巧。摘要 阅读理解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方法,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任何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应该都难不住学生的。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笔者积累了大量的阅读素材和解题经验,现就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谈一些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浅见。关键词 语文教学阅读理解阅读训练阅读技巧解题技巧。一 ...

2019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解析

中公教育研发团队。今年的选词填空题量与去年一样,20题。中公教育专家深入分析2011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题目,发现难度和去年相比略有所下降,主要表现为 一 涉及成语考查的选词题型虽然由去年的11题上升为13题,但成语总体来看都是高频成语,很少生僻成语,为解题降低了难度。二 凸显了句子的逻辑关系...

2019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解析

难度基本与去年持平题型完全符合国考大纲要求。2011国家公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深度解析。中公教育研发团队。选词填空 凸显逻辑,淡化近义词辨析 今年的选词填空题量与去年一样,20题。中公教育专家深入分析2011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题目,发现难度和去年相比略有所下降,主要表现为 一 涉及成语考...